文言虚词“而”用法小结

时间:2022-09-09 12:27:11

文言虚词“而”用法小结

“而”的基本职能就是起连接作用,置于词、词组、分句之间,其所表示的关系,要依据具体情况分别判定。

表示并列关系“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是对等的,有的可译为“和”,有的可不译。例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贾谊《过秦论》)

表示递进关系“而”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表示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例如:

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清稗类钞・冯婉贞》)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表示偏正关系“而”连接状语和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有的可译为“地”“来”“着”,有的则不译。例如: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在表示修饰时,“以”可以相当于“而”,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语・越语》)

表示转折关系“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构成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竟”“可是”“不过”等。例如: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表示顺承关系又叫承接关系,“而”放在表示先后的动词之间,可译为“于是”“就”,或者不译。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表示假设关系“而”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后边的分句表示结论,构成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例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清稗类钞・冯婉贞》)

表示因果关系“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构成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因此”“就”,或者不译。例如:

故小治而小乱,大治而大乱。

(《商君书・慎法》)

此外,“而”作助词,与方位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语气。

关于“而”的文言复式虚词有:

俄而表示时间的短暂,相当于“不久”。如: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韩非子・喻老》)

而后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然后”。如: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而况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何况”。如: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庄子・齐物论》)

而且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如:

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柳宗元《封建论》)

而如连接分句,表示转折,转述话题,可译为“至于”。如:

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

而已句末语气词,可译为“罢了”等。如:

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林嗣环《口技》)

而乃承接前边的条件而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就”。如:

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韩非子・存韩》)

而又连接分句,表示并列,可不译;也可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如:

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左传・宣公十七年》)

上一篇:诗仙的路 第43期 下一篇:鹤是“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