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数词的表示法

时间:2022-07-24 02:30:48

文言文中数词的表示法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零数表示法。整数与零数之间用“有”(读yò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来连接。

如:①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二、分数表示法。

1.与现代汉语一样,用“几分之几”表示,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

2.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表示法。

如: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即“十分之九”,省去了“分”与“之”,翻译时应补上。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

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参(三)国之一,五之一,九之一”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一”。中间均省略了“分”,翻译时应补上。

三、虚数表示法。虚数是带有夸张的数字,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

1.用数词“一”表示“少”。如: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安书》)――“一”,极言其少。

2.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作虚数,一般表示“多”。

如: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但这类数词并非都表虚数,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辨其虚、实。

如:船头坐三人。(《核舟记》)――此处的“三”即为实数。

四、概数表示法。概数,即约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

1.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概数。

如:①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百人”不是具体数。

②《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经》实际上有三百零五篇,这里说“三百”篇,是取其概数。

2.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

如: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3.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无虑”等表示。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4.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概数。

如:①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

②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十人所。(《西门豹治邺》)

五、序数表示法。

1.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

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2.直接用数词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上一篇:生命是一种回声 下一篇:苦难如梯 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