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09-08 07:55:52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走访为辅的调查方式,对当代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消费行为问题与不合理消费结构进行深度剖析,用比例饼状图和文字结合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且实际的消费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题,并为此提出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引导当代大学生合理消费。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这一群体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股中坚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的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当代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十分成熟正确。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科学的消费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生活费用支配

第一,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水平都是在500元以上,生活费用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同学有79.53%,基本能满足在校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都会有差异。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而越是来自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又高于来自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第三,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要平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是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其月平均生活费用水平越高。这种现象与经济发达地区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有一定关系,而来自农村与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一个区间。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第一,食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食物方面支出比例95.12%为最高,而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食物支出比例仅有65%为最低。这也体现了恩格尔系数的规律,总收入水平越高。食物支出的高比例有在校大学生叫外卖的现象比较普遍和请客吃饭的人际交往需要的两个因素影响。在校大学生校内校外的食物消费选择多样化,除三餐之外的零食水果副食品支出也占了半壁江山。①

第二,人情消费和通讯费用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人情消费超重。在人情消费频率中有60.0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聚会,次数达到每月2-3次,44.41%的大学生每次消费50―100元,人情消费也就占到了所有生活费的20%―30%,占到了生活费很大的一部分。在该方面,大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对电子通讯产品过度依赖。在整个消费结构中,49.26%的大学生每月花费50―100元用于电子通讯产品。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同时,由电子产品衍生出来的附加费也越来越多,当电子通讯产品成为必需品,且花费越来越多时,可能会占据大学生更多原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也增加了大学生生活的负担。

第三,无计划消费导致生活费无结余甚至超支。大多数大学生在生活费方面能够达到每月略有盈余,其比重占到44.91%。但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生活费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45%的同学认为生活费不够花很拮据,而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生活费拮据的仅有16.67%。生活费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虽然有一

部分存在不计划,随意消费的现象但是能够做到剩余很多。但在不计划随意消

费的大学生中,有21.71%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感觉很拮据。对生活费的不合理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余额的消费习惯也难以使大学生应付生活中个别时刻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合理规划生活费,养成适当储蓄的消费模式对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

二、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第一,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部分贫困生生活费水平极低,基本全部花费在饮食方面,在其他消费方面基本无消费,消费形式呈现单一状态。第二,部分低等消费水平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依然存在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的行为。②第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显露出后现代性消费的特征,少部分大学生明显显示出后现代性消费特征,并且这种消费趋势还在不断蔓延。③

(二)针对低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针对贫困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的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学费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甚至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学校完善贫困生补助机制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联系学校贫困生,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学校的补助活动中来。例如我校院学工办的相关执勤及资料整理、校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档案整理及清洁工作、领导办公楼的清洁工作,都是招聘我校贫困生作为兼职人员完成的,这不仅给了贫困生接触领导及老师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费问题。

2.建构大学生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政策等手段内化大学生的适度、和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科学的理财观以及发展消费的理念。通过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消费生活、开辟自立消费通道等手段引导大学生习得理性、合理的消费行为。

3.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积极宣传过度消费的弊端和合理消费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⑤

三、高消费水平学生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高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理性消费的颠覆。第一,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社会交际在解决日常问题与生活时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也不断感染着当代大学生,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同学忽视家庭因素,花钱无度、在经济上毫无节制,在消费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金钱浪费。通过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高消费群体存在重生活饮食,轻学习的问题,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不符。

(二)针对中等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学校可以通过每个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首先,该中心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有过度消费的同学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分别进行沟通,建立校园小银行。希望自己克制消费的同学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合理消费留下后,其余资金交由中心管理,中心将资金存于余额宝等理财工具,从而从实际上帮助想改变自己消费习惯但苦于自制力太差的同学。另一方面,该中心还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的方式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同学们的投入资金的安全。

2.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安排了与理财和消费相关的讲座,旨在提倡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在学校给予重视的情况下,可设立班级消费劝导监督小组,根据具体详细情况,因人而异地去帮助同学。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向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进行投资。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会相关部门举办一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眼和常识的百科知识竞赛以及模拟炒股知识大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分散部分大学生追赶潮流和盲目消费的习惯。

四、针对大学生普遍消费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每个月定期向孩子打固定的生活费(特殊情况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消费理念,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1)鼓励孩子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些兼职工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2)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减少玩网络游戏的行为。(3)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减少对孩子物质的帮助,不断提高孩子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等都有助于增强孩子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的生存能力,并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二)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低。合理的消费习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大学期间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有以下问题:首先,作为成年人,虽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但对于生活费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应该树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生活费的思想。其次,生活费安排方面,许多大学生无法做到心理预期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较少,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产品的支出。这一现象也使得大学生无法将资金合理的用于学习,过多的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消费不但分担了大学生学习时间,也给自身生活费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困扰。

对此,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学会记账和计划支出。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计划消费的同时与记账相比较,发现自己消费过程中的问题。第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兼职。第四,针对部分大学生明知自己存在过度消费行为,却无法克制的行为。可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财经讲座等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参与讲座后,可以对参与讲座的同学进行后续跟踪,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消费建议、把合理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1.联合社会消费权益保障机构、学校、校内商家建立一个与在校大学生消费权益密切相关的消费保障机构。2.社会媒体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负担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社会有关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将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民族是希望与未来,树立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和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消费模式,一个健康的消费模式是正确的消费行为与合理的消费结构必备条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高校、家长、大学生自身、社会有关部门四位一体的模式来发挥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慧.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经济状况调查[J].办公室业务,2015(3):20-26.

[2]辛振,杨峰.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3]陈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后现代视角透析[D].福州大学,2006.

[4]黄文利.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J].教育探索,2008(12).

[5]许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上一篇: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游戏规则 下一篇:试论初中政治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