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作用与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8 05:43:55

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作用与现状分析

摘要:班干部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辅导员要积极探索选拔、培养班干部的方法,发挥班干部的才能,更好培养他们成才

关键词:班干部;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07-02

班干部,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学生身份。高职院校的班干部主要由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以及心理委员等组成,他们即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个班的班干部的能力大小与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学风、文化、纪律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班干部的作用

1.榜样示范作用。班干部作为班级的领导核心,从选拔开始就要求他们政治坚定、成绩优秀、能力突出等,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这样的学生群体,他们本身的言谈举止、学习习惯、纪律观念、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工作热情等都是普通学生学习的榜样,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班、同宿学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2.干部先锋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不再需要辅导员像初高中班主任那样的事无巨细的帮他们完成,他们需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而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学习习惯、还是心理成熟等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他们需要有导引,这个导引除了辅导员外,还有作为同龄人的班干部。一个优秀群体,班干部队伍往往是辅导员进行班风、学风、考风等班级建设的先遣队和着眼点,班干部队伍足够优秀就能影响他们周边的一大片,形成燎原之势,进而带动整个班级。

3.桥梁纽带作用。班干部队伍在班级的作用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桥梁纽带作用,班干部本身还是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都是以学文化、长知识为追求。他们与普通学生无论在年龄上、学识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没根本差异。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普遍性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更加依赖于把自己的心声通过班干部传达给辅导员。因此班干部的作用在于连接学生与辅导员或学生管理者的纽带;同样他们也及时的为辅导员提供班级学生的心理动向、日常表现等信息,以便辅导员掌握学生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班干部对于班级管理的作用如此重要,但现今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无论是在选拔、培养,还是使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干部作用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班干部选拔方式简单。传统的班干部选拔方式有直接任命与投票选举两种方式。辅导员通过直接任命的班干部往往能够对辅导员言听计从,使用起来比较顺心,但却很难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缺乏威信;通过公开选举选拔的班干部威信较高,在协助辅导员工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班级出现学生抱团,对抗辅导员工作,违反学校规定的现象。无论哪种选拔班干部的方式都过于简单,存在弊端,不能更好的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2.辅导员对班干部重使用轻培养。毕竟,班干部选的称职与否,选拔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可在班干部的培养方面重视程度显然不够。辅导员甚至学校管理人员对班干部的培养工作也不够重视,认为班干部就是为自己分担工作的助手,至于班干部自身的成长,甚至班干部能不能当好助手没有更多的考虑。

3.个别班干部有“官僚”倾向。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官本位”习气影响,热衷于当“官”,为了在评优、入党,甚至就业等方面加分、优先推荐等,不惜请客送礼、搞关系,个别班干部还对学生发号施令、独断专行。这绝非偶然现象、危言耸听,据问卷统计湖北武汉地区有58%的学生认为当地院校学生干部存在严重的“官僚”化倾向。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的问题,绝不仅是班干部本身的问题,他们影响的是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风气,必须加以改变。

三、解决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问题的对策

1.糅合辅导员指定与公开选举两种方式选拔班干部。单一的班干部选拔方式不可避免存在缺陷。要选出既让辅导员满意,又能得到学生认可的班干部队伍,促进班级建设,就要把两种方式糅合在一起,并灵活掌握。有些有经验的辅导员,可以通过报到期间学生的表现,拟定一个或几个临时负责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以差额提名方式让学生自己选举。这样既可以让辅导员的拟定学生干部有时间树立威信,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大浪淘沙般的选举,真正选出大多数学生满意的班干部。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结合选票的高低、个人意愿与班干部工作经历,具体确定班长、团支书等人选,既满足大多数学生心愿,也有助于发挥个人特长,给班级选出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队伍。

2.加强班干部培养。班干部不单要选拔好,还要培养好,才能任用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班干部就要由建立班干部制度,包括班干部学习制度、活动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与评优标准等,并且经常性培训班干部,使班干部能够从责任、态度、兴趣、能力等方面成为一个合格的班干部。培养班干部还要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干。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应该让他们充分参与到班级决策中来,并且进一步听取班级广大的学生的建议,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辅导员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有助于班级保持班级的活力,也能使班干部在切实锻炼中提高自身管理素质。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监督等方式约束班干部。解决或改善班干部“官僚”化问题,主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监督两方面着手:首先,以教育手段巩固思想阵地。经常性的对班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破除班干部“官本位”思想,强化班干部服务学生的本旨属性,让班干部意识到是作为管理者的大忌,势必遭到学生和老师的唾弃而被取而代之。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进而转变班干部的工作作风。其次,以制度监督保持班干部的纯洁性。监督,无论是在国家行政机构、企业管理,还是班干部管理中都是必不可缺的手段。加强监督不能仅靠自觉性,要以制度为载体,使监督成为常态。班级可建立班干部评议制度、述职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考核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广大学生参与到监督机制中,形成班干部与学生相互监督的模式,以保持班干部的纯洁性。最后,解决或改善班干部“官僚”化问题重在落实。管理手段、制度再健全,不落到实处都是一纸空文,保持班干部的服务学生、协助老师的本性关键在落实对班干部的教育与监督。从学校、系部到学生管理者都要高度重视,从校园文化抓起,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的为学生做好廉洁奉公的榜样。

高职院校学生班干部(包括系、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精英群体,国家、社会的储备人才,他们的思想、做法不仅影响到整个班级,甚至影响到未来的社会风气,教育好、管理好班干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辅导员要积极探索选拔、培养班干部的方法,发挥班干部的才能,更要培养他们成才。

参考文献:

[1]夏凡.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1,3(上).

[2]庄一民.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警院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 下一篇:四种辟谷方法减肥疗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