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学做合一

时间:2022-09-08 05:28:27

教学互动,学做合一

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好坏对素质教育的成败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是,长久以来,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一贯采用的是“讲解加练习”的教学模式,而这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则更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仅仅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现代教育中要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必须从加强课堂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能力。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方法。一切生活的教育,要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要围绕着“做”。它是对“重教轻学、重书本轻实践”的一种反抗,对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深刻的启示

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好坏对素质教育的成败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是,长久以来,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一贯采用的是“讲解加练习”的教学模式,而这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则更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仅仅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现代教育中要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必须从加强课堂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能力。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方法。一切生活的教育,要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要围绕着“做”。它是对“重教轻学、重书本轻实践”的一种反抗,对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深刻的启示。

一、在做中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贪玩好动,嗜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把数学做成一种游戏,旨在尊重利用学生这一天性,让其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成营业员或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又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录像:教师带领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走进游乐园,屏幕上出现各种游乐项目: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等。学生热情高涨,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随着影片中的声音时发出“嗖--嗖”的声音。有趣的导入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怎么会在数学课上放这么一段视频?这就吸引学生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真正做到在做中教,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二、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做就是实施,是亲自动手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强调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陶行知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具体为实践,自主探索。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

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并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做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回忆以前的旧知识,想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能否用割补法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实践,有如下方法。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将三角形的腰中点割开,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高中有三角形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2

3.三角形割补成长方形,高不弯,底缩小一半。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底÷2)×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教学作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具体体现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不是把知识强灌给学生,而且巧妙地经过引导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观察、操作质疑和调整中逐步领悟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做不但切实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为知识的理解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关于直径、圆心的知识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一些大小一样的圆纸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折,并将折痕用水彩笔描下来,并且用直尺量一量每一条折痕的长度,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折量,会发现,白痕都一样长,多条折痕交于一个中心点,折痕的两端都在圆上,老师再教学圆心、直径的概念,学生就能理解得非常深刻,这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己折、猜想,逐步发现直径的本质,教师的教学只起引路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探究,去发现。

当今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最高目的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点,不断提出新方法,新课题,用“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说,做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实践性的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都应该把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当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鼓励他们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有创造。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一、在做中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

上一篇:大中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效果...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