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简约性和高效性

时间:2022-09-08 03:25:16

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简约性和高效性

古人云:“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里的“恰好”与“本然”指的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同理,好课并非是标新立异的,而是回归自然,力求简练的。据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情思教育应该在看似朴实的教学设计中内隐厚实的史学功力和教育底蕴,蕴藉着思维的深刻性、穿透力,强调思辨性;情思教育应当是从“读史、说史、学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彰显的;在教学手段、教学技巧上宜力求简约。简言之,要“返璞归真”。

那么,如何让中学历史情思教育返璞归真,做到简约、高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自己获得了2015年湛江市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的课例《“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进行了反思。

一、突出主题,简约而不简单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反问自己的问题。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应该在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找出一个能够统领全篇的主题,再重新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用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服务并突出这一主题。

我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重点和难点,定下了本课的主题“带着担忧与希望的寻子之路”,然后用“宝贝回家”的图片,很生动形象地模拟了祖国母亲失去港澳台三个儿子的痛苦、担忧以及想早日将其平安寻回的复杂心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祖国母亲的焦虑和母爱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让每一幅图片都有意义,让每一个声音都有魅力,让每一个动作都有内涵”。通过循循善诱,学生从“一国两制”由构想到实践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实力增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用心学习积极打造“中国梦”的激情。

实践证明,教学材料不在多而贵精,如果应用恰当,可让方寸之间别有洞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勤学、乐学。

二、强调素养,倡导论从史出

“至诚以行远,至真以成人。”在历史课堂上,真诚的才是美丽的,真实的才是有效的。基于此理念进行历史情境教学,才能让学生在美的形式和愉悦的内容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所以我主张“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

例如,对于“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成功回归祖国?”这一问题,我在教学时逐一给出材料,学生根据一则材料得出一个结论,确实体会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又如在探究“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的过程中,被提问的学生只是较为笼统地阐述了个人答案,对于从历史的视角多维度地分析问题,系统化地陈述结论的意识不足、素养不高。于是,我等待学生阐述完后,指导其从“对国家、对港澳、对世界、对理论”的四个角度,重新序号化地梳理了答案。

有道是:“育人先自育。”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当求真、乐观、淡定,有一份与历史共振的心态;还要做到诲人不倦,指导有方,才能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学有所获,让祖国的花朵在我们的历史课堂里春暖花开。

三、以生为本,遵循发展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告诫我们:“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设置的情境探究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构建一个民主的探究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例如,在探究“解决,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又是什么?”时,我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小李提到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及港澳成功范例”是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之一,这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小陈提出:“‘一国两制’以及大陆实行的很多制度被势力丑化,导致许多台湾人对回归祖国心生恐惧,这是台湾回归的阻力。”对此,我询问她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她思考片刻后说:“我们要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完成统一大业。”这让我惊喜万分。

实践证明:情境探究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贯彻国家课程标准,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中。

上一篇:创新为动力 特色显品质 下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入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