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入三出”

时间:2022-07-05 06:14:48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入三出”

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学生最害怕的就是阅读长篇文章。拿到文章,学生往往一看就怕,一看就烦,一看就乱。对于他们来说,英语阅读文章的功用就只在学单词、学语法而已。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平常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阅读教学重点错位,错将阅读教学的重点直接等同于挖掘“语言点”的教学;阅读技能培养单一,教师只做最浅层的文本信息处理;初中三年教学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搜索信息,然而阅读活动主题偏离,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偏离主题,各活动间没有联系,不能形成呼应。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而阅读教学的思维训练则是由低往高呈阶梯式层次发展,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要通过课本阅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应当做到“三入三出”。

一、深入读前活动,做好兴趣词汇导入,让认知思维浅出

1.简介型导入

简介型引入是指在深入研究课本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结构后,运用他人的经历或故事,甚至是教师本人的亲身经历以类似文章故事的形式简略向学生输出。同时,将文章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嵌在故事当中,帮助学生对文本解读。这类型的导入比较适合记叙体裁和部分说明体裁的阅读文章学习。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9 Reading “Have you been to Singapore?”为例。课文从新加坡的位置、语言、食品、景点、气候等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新加坡的情况。教师可设计导入活动为向学生介绍教师自己假期旅游的一个地方,着重也从位置、语言、食品、景点几方面介绍,突出重点嵌入几个核心词汇或句型,如:a good place to travel,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 Indian Food,It’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学生认知这些结构和语言上的信息之后,在进入文章的学习时就会有熟悉的感觉,自然也就很快的打开思维大门,更好的理解和领悟文章更深层内容。

2. 视频或图片型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或图片,以视觉、听觉的冲击,进一步激起学生兴趣。当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文章的学习时,他是快乐和期待的,自然也就能理解和感悟得更好。当然,所选视频和图片不能只因为其试听特性而选用,还必须紧扣文章内容主题,能将学生引导到文章学习的结构上,或是能为学生阅读扫清词汇障碍。以人教版八年级下 Unit 2 Reading “I w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槔。教师可选用盲人和导盲犬的故事视频或电影片段,导入前需要设计与文章结构和内容对接的相似问题,如:导盲犬的英文怎么说?导盲犬可以帮助电影里的主人做什么?你还知道导盲犬的更多技能吗?

二、深入设计读中活动,促进思考技巧渗入,让理解思维浅出

1. 问题设计要把握层次性

对于阅读活动中问题的设计,既要有浅层问题,如信息搜索题、信息筛选题,也要有深层的信息转换题、信息使用题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比较、综合、归纳、概括、想象等思维理解能力。以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6 Reading “Hansel and Gretel” 为例。对这个童话剧本的问题设计,既有搜索信息题,如“仔细阅读第一段完成表格的信息填写”,也有信息筛选题,如“泛读全文,找出Hansel和Gretel一共去过森林几次”,还有信息转换题,如“画出剧本中人物主要矛盾思维导图”。应该说学生完成了几种类型题目后,对于文章大意的理解呼之欲出。

2. 技巧学习要体现层次性

读中活动应该穿插阅读技巧的学习,这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同样重要。技巧的学习也应由浅入深。读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帮助训练学生阅读技巧的部分,这样才能更好的在阅读中引领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以八年级下Unit 8 Reading 为例。在标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希望了解什么,然后引导出通过标题猜测文章内容的阅读技巧。接着在文段的学习中进行段落大意的归纳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段段落大意,发现中心句和主题句都出现于每段的开头或结尾,并学习这一技巧。期间,通过对段落的细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最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复述全文,适时引出总结。

3. 活动样式要具备丰富性

读中活动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而选用不同难度的题型。如可以给基础稍差的学生做简单选项的单选题,给中等水平学生做难度加大的信息转换填词题、句子改错题等。在设计当中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愿意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文章的兴趣。同时,根据文章的体裁类型还可以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如听读、朗读、默读等。以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4 Reading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默读孩子写的第一封信后,可亲自示范朗读父母给孩子回复的那封信,用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以父母的口吻引领学生学习和领悟。

三、深入读后活动,拓展语言运用迁入,让创新思维浅出

1. 迁移运用型活动

读后活动是前面活动铺垫后自然引出的结果。迁移运用型活动是在前面学习已经做好铺垫的情况下,对词汇或句型进行学习运用,如复述故事(retelling stories)、模仿性写作(writing)等。以“Have you been to Singapore?”为例,教师在导入和课前学习中做好了关于描述一个地方的各种要素和结构的铺垫,因此读后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从位置、人口、食物、气候等方面,全新组合和创造出新文章。

2. 问题合作型活动

这类型的活动包括讨论(Discussion)、采访(Interview)、调查(Survey)等。以 “Hansel and Gretel”为例,教师可提问:“What are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4 characters?”学生单独思考后再和同伴进行交流,用更多的词汇去描绘这些人物特征。讨论结束后,将自己的想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给大家。整个活动完成以后,学生根据刚才分析出来的人物特点,选取剧本七个场景中的一个进行表演。这两次读后活动进一步促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他们会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现剧本,并自发增加了很多创新性的语言和动作,对本课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了。

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相信通过这样不断的完善思维层次训练,对阅读活动的设计前后关联、层层推进,学生会在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更加热爱阅读,热爱英语学习。

上一篇: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简约性和高效性 下一篇:江门市物流金融法律规制建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