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9-08 02:09:05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摘 要 首先阐释高中课程的目标,进而立足课堂教学角度来研究教育服务,进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践研究,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学讲计划;综合实践活动;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39-02

1 研究背景

教育产业是以教育资源为资本或对象所进行的生产和劳务的综合行业。教育就是服务,因而教育服务亦成为教育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一种需求。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本文立足课堂教学角度来研究教育服务,进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践研究。

2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学讲计划”首先要定位三个关键词。

一是“学进去、讲出来”。信息的输入,包括信息的感知、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储存。“学进去”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含义,能够将当前所学习的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信息存贮到头脑中,形成长时记忆;同时也表明学生愿意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讲出来”体现的是信息的输出,包括信息的检索与提取、信息的条理化组织和新信息的生成。就课堂而言,指的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正确清晰地表述出来,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概括,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合作学习。相对于“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生间的协作,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有着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同位交流合作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等几种。

第三个关键词是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学讲计划”就要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学生。

看方案设计 邹开煌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基本条件和策略》一文中指出,方案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前提,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好活动目标[1]。如表1所示,在课程目标板块中,基础目标是课程目标预设的重点,而提高目标可以在课程目标预设时有一个概括的规定,然后在课程目标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而体验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就必须完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来生成。

看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备课更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超越性和互动性,看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

看过程性指导 课堂并不是学习者个体独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移位的交谈”。学习者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其中包括与教师、文本资源的交流,得以增长知识,拓宽思路。此时学习者在积极努力地创建一个作者―读者群,完善自我的可理解性和表达的真实性,改善自我的交际能力。在实施阶段,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组合、有效的小组合作及有效地处理信息资源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评价。

看对“问题生成”的关注度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指出:“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2]如何实现生成的创造价值,促进生成资源的最大化?上述探索使笔者形成两个关于教学过程如何动态生成的重要的新认识:一是通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开展,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延的能力,达到预设与生成视界融合,建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二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教案、更多有质量有价值的课堂,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

看活动实施成效 活动实施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相互协作的能力,交流的主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活力和创造性的提升。同时,教师应反思个体在实施活动过程中的身份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培养者?

3 结语

“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通过“学进去”让学生能够“讲出来”,通过“讲出来”让学生能够“学进去”,所以,“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执行者及重要的参与者。

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最终使教师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实践,成为使教师能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的实践[3]。“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和等待花开。

参考文献

[1]邹开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基本条件和策略[J].网络科技杂志・研究性学习,2005(9).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多种效果 下一篇:赴约爱斯基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