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动”的空间

时间:2022-09-08 02:00:46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动”的空间

摘 要: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课堂,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动的空间,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活力。

关键词:语文;追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51-01

一、在表演中尽兴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各个方面的储备都不够,认知水平不高,往往难以进入“教学情境”。作为低年级的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再现课文的场景,将之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这时,就可以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

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三个小伙伴》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三个小动物的特点,更深刻地体会到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大家都要密切精心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光凭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制作好三个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不加修饰地去演三个小动物是如何种树的。并引导他们表演,想象着小野猪硬硬的嘴巴,就撅起自己的嘴巴做拱树坑状;想象着小象长长的鼻子,就伸出长长的手臂当作“小象的鼻子”笨重地跑到小河边吸足了水去浇小树苗;想象着袋鼠的口袋,就挺起小肚皮,用手撑起衣服蹦蹦跳跳的去运肥料……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演,再现了课文场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深刻体会到了课文含义,也增添了读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在画画中畅游

常见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是左耳进、右耳出,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应以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去干扰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画画,画的过程既是思考的过程,又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如在教学《小池塘》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丽呢?我首先配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画画,画自己心中的小池塘。然后再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小池塘,去形象地表现小池塘的美。不一会儿,学生就把水的清澈,水波的闪耀,白云的可爱,太阳的鲜红,月牙的宁静,星星的闪亮等画出来了,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手中的笔,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课文内容,不仅强化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而且避免了烦琐的分析,还能弥补低年级学生词不达意的缺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使蕴藏在文字中的意境之美跃然于纸上,达到了“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三、在想象中驰骋

想像力是读书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通过想象,可以拓展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发展或老师提示的开头,引导他们发挥合理的想象,让他们个个驰骋在想象的天地里,人人驰骋在想象的沃土上。

在教学《乌鸦喝水》第一小节时,我让小朋友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它会到哪儿喝水呢?

生1:乌鸦找了很多的地方。

生2:乌鸦一会到这儿找找没有水喝,一会到那儿找找,还是没有水喝,累得筋疲力尽。

生3:乌鸦一会儿到田野里找,一会儿又飞到森林里找,后来又飞到山上去找,都没有找到水,很失望。

生4:乌鸦又飞到一条小河边,可是河里一滴水也没有,心里非常着急。

……

师:小朋友再想一想,乌鸦在找水喝的时候还会说些什么呢?

生1:渴死我了,哪儿有水呢?

生2:水怎么这样难找呢?

生3:再找不到水喝,我就会渴死了。

生4:如果找到水,我一定喝个痛快,水到底在哪儿呢?

……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一一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并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刚才的想象去读。这样,学生由“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被激活了。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地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场景,然后再通过朗读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真正的主人,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动起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与“探究” 下一篇:刍议如何设计语文教学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