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与“探究”

时间:2022-08-26 07:55:44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与“探究”

摘要:怎么样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呢?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情感;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34-01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在情感的体验方面,初中生比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满足于教师或教材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喜欢追根溯源,标新立异,以一种他们自认为独到的眼光怀疑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快乐。许多科学家的事迹可能令他们兴奋不已,各种社会现象和宇宙奇观也可能使他们惊叹不止。

针对中学生的这种情感特征,如果能通过情感体验法提高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加以正确方式、方法的引导,我们不就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吗?于是,我就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种情况下“情感―探究”教学的尝试:

一、借助案例进行情感体验教学

杜威就曾指出:“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人传给另一人――只有当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干替代,也不能依靠说教或社会规范的灌输来影响学生,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探索。

我的设计就是:出示案例――体验情感――提升兴趣――探究方法――得出结论。应该说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是提高了,也通过了讨论、辩论等方法进行了探究式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埃化・斯沃茨(Ellen swartz)曾指出,学校课程应该部分由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所构成。这些问题是他们在为获得公正和平等的生活而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在这样的情景中,作为探究者的学生成为问题引导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种课程力求促进学生对现实世界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力量的批判和反思。为学生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或资料,让学生联系到现实中的情感体验,以此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最终上升到感知教学目标。

读完报纸后,我让学生们自由发表一下读后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前几天妈妈说买菜时,肉价、米价都涨了不少;有的说爸爸说去买柴油发电,没想到要排队,而且还限量购买,一天最多只能买50升;还有的说自己亲眼见在加油站到排队买柴油的情形……

因为这两件都是前不久刚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既真实可信又能激发学生平时经历的情感体验。乘着学生们热情高涨之时,我让学生们结合两份报纸的内容分组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

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最后还自发地谈到了石油公司限量供应柴油却不加价的问题,自然引到了下一课的内容“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看书、找资料解答。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声形的全面接触,从而引出探究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通俗地说就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更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我们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老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

以前没有多媒体教室时,我只能给学生讲述新闻、案例和其他事件。虽然我已尽力做到生动、具体,但总不能达到很好情感体验的效果。现在我们学校也配置了多媒体教室,我就能把自己录制下来的新闻、收集来的VCD、网上下载的图片、生动可爱又具有教育意义的FLASH作品等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看。以此激发探究的兴趣。

这个学期,我校教研组在初一年段开一堂思想政治公开课,选择的是第五课《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的第一框。全组共同备课时,大家提出了很多种方案。最终决定设置这样一堂公开课――才艺表演。老师是节目主持人,学生是演员。

课上,学生们有独唱的,有表演舞蹈的,有吹口琴的,有演小品的,有当场表演粉笔素描的等等。老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淡化纯理论的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着重以活动课程的形式,以情感渗透的力量进行教学,建构成适应新课程理念下 “情感―探究” 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上一篇:再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