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

时间:2022-08-24 03:04:34

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很早以前就有哲学家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理论,幼儿亦是如此,由于前期经验不同、兴趣需要不同,能力水平也不同,他们之间的发展也不均衡。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这样的现象:集体教学中由于班容量较大,教师对个体差异关注得太少,往往在满足大部分幼儿的同时却忽略了个别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在集体教学中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呢?通过大班健康活动“玩球”的一课三研实例,笔者将从目标制定、材料提供、组织形式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目标制定中体现个体差异

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向,也是幼儿能达到的高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对幼儿现有发展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不贴近孩子、不从本班孩子实际情况出发的目标必将成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的绊脚石。

一课三研之一研:

活动主要目标:学习双腿夹球跳,尝试夹球跳过高15CM的障碍。

活动主体部分:

(一)自由练习

1.出示材料:在场地边上有很多绑好的四层高的牛奶盒(高15CM),试试看你能用腿夹着球跳过这个高度吗?

2.幼儿集体尝试。

(二)游戏活动

1.幼儿观察路线图,了解游戏玩法。

2.幼儿自由练习闯关:夹球跳绕过瓶子,然后分别跳过两个高15CM的绑好的牛奶盒。

3.竞赛游戏:请小朋友分成四队,每队六人,以接力赛的形式夹球闯关,成功的队可获得宝盒中的神秘礼物。

活动中笔者发现,针对教师创设的“尝试夹球跳过高15CM的障碍”这一目标,70%的孩子能在练习下尝试夹球跳过15CM高的障碍;16%的能力较强的孩子在跳过这一高度时轻而易举,表示太容易了,一跳就过了,还可以再高些;14%的能力弱的孩子还无法跳过此高度,表示有点高,一跳球就掉了,几次不成功后,就放弃尝试了。

上述一研案例中活动主要目标为学习双腿夹球跳,尝试夹球跳过高15CM的障碍。教师具有一定的目标意识,环节中的自由活动、游戏活动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但显然,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在目标制定上还未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其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未合理地制定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不合理的目标制约了孩子的发展,无法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因此,必须从孩子的现有发展状况出发,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水平,以为其创设最近发展区为目的,制定出符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目标。

二、在材料提供中体现个体差异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是否有意义、具有操作性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而丰富、适宜、有层次的材料提供,能满足不同孩子的能力和需要,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条件。

一课三研之二研:

活动主要目标:学习双腿夹球跳,尝试夹球跳过高12CM—18CM高的障碍。

活动主体部分:

(一)自由练习

1.出示材料:在场地边上有很多牛奶盒,你可以从一层开始尝试着把它垒高,试试你最高能跳过几层高的牛奶盒?

2.幼儿集体尝试。

(二)游戏活动

1.幼儿观察路线图,了解游戏玩法。

2.幼儿自由练习闯关:夹球跳绕过瓶子,然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夹球跳过3层高或4层高的牛奶盒。(三层高约12CM,四层高约15CM)

3.竞赛游戏:请小朋友分成四队,每队六人,以接力赛的形式夹球闯关,成功的队可获得宝盒中的神秘礼物。

活动中笔者发现,将目标调整为:学习双腿夹球跳,尝试夹球跳过高12CM—18CM的障碍后,幼儿的达成度为100%,在活动中72%的孩子能将牛奶盒垒至四层高(高约15CM),在练习下能尝试夹球跳过15CM的障碍;17%能力强的孩子能将牛奶盒垒五层高(高约18CM),夹球跳过后,幼儿表示很兴奋,大声说着“我能跳过五层啦”;13%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将牛奶盒垒三层高(高约12CM),在自己的努力下也能挑战成功,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研案例较一研案例来说在环节设置上并无改动,但是目标改动随之带来的是材料的变化,二研中牛奶盒的提供、路线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个体发展而服务。牛奶盒提供:将一研中事先捆绑好四层高的牛奶盒进行拆除,还原成一层高的,此目的在于给幼儿充分的自,可尝试自由垒高,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累加牛奶盒,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幼儿自我尝试、自我学习、自我挑战、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尊重幼儿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满足了每个孩子的需求。路线图设置:游戏“闯关夺宝”的路线安排中为每一队都提供了两种不同层高的牛奶盒(三层高约12CM,四层高约15CM),幼儿闯关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可夹球跳过的高度,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三、在组织形式中体现个体差异

教育目标的落实是通过层层分解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实现的,所有的教学环节、组织形式都应该为更好地为达成目标、完成目标任务而服务。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一课三研之三研:

活动主要目标:学习双腿夹球跳,尝试夹球跳过高12CM—18CM高的障碍。

活动主体部分:

(一)自由练习

1.出示材料:在场地边上有很多牛奶盒,你可以从一层开始尝试着把它垒高,试试你最高能跳过几层高的牛奶盒?

2.幼儿集体尝试。

3.个体挑战赛:从垒三层高的牛奶盒开始挑战,以个人为单位,看看谁能夹球跳挑战最高层高。

(二)游戏活动

1.幼儿观察路线图,了解游戏玩法:

2.第一关:夹球跳绕过瓶子,然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夹球跳过3层高或4层高的牛奶盒。(三层高约12CM,四层高约15CM)

上一篇:小班美术活动:篱笆乐 下一篇:大班系列探究主题活动“蚯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