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时间:2022-09-08 03:14:20

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今天,各地争相想成为这一浪潮中的先头部队,可是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发展,我们不妨看看核桃坝村的例子,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或许对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核桃坝村;农民工

1.新型城镇化

1.1新型城镇化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1.2新型城镇化现状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7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伪城镇化的。

2.湄潭县核桃坝村的城镇化之路

2.1发展历程

历程背景成效

筑坝引水核桃坝村,在六七十年代是全县出了名的穷山村,而制约核桃坝村发展的根源就是缺水第二年,核桃坝村的粮食产量由50万斤,一下增加到了150万斤

尝试种茶地下矿产资源匮乏,发展服务业不切实际,种粮无法致富,茶科所提出茶树良种培育合作茶树良种培育科研项目取得了成功,村领导干部亲自试种

农-工-商1996年,村里拥有茶园1350亩,村民人均0.6亩,人均收入只有2200元,需要上新台阶全村形成了“家家有茶园、户户搞加工、家庭有营销”的“农-工-商”发展模式

提高效益自身没有过硬的加工技术和统一的品牌,茶农实际获得的经济价值并不高建立“湄潭县核桃坝茶业协会”,重点从抓基地、抓管理、抓品质上来促效益

分工合作随着产业做大,分工合作的需求日益凸显2003年,核桃坝实现了茶叶产业“从业分工”,种植人员和流通人员比例为9∶1

茶叶公司茶产业的进一部分发展对现代化的企业运作提出了要求村民筹资组建茶业公司,招商引资2家茶叶企业到村里建厂投资,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茶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桃坝村不仅仅摘掉了“穷山村”的帽子,还成为了宜居之乡人均拥有茶园3亩,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整体发展,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2.2发展特色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几十年的孜孜不倦,核桃坝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他的特色体现在创业带就业、茶农变茶商、生活改善等多个方面。

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都会伴随着农民工的进城,而农民工进城是因为赚到的钱比在家务农多好几倍,但他们往往因为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各方面压力,最终又退回农村,这就出现了民工荒、农民工早退等一系列问题。核桃坝村不同,他们以茶创业带动了就业,甚至还解决了周边3000多名劳力的就业问题。随着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推进,农民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种茶、收茶青、加工、销售……而且现在相当部分茶农都把茶园承包出去,自己干上了茶商的行当。这些茶农脱离了生产环节,在渠道上下功夫,不仅实现了务农到经商身份的转变,也实现了年收入几十万的经济转变。核桃坝村村民也由原先的散居渐渐聚居,村里现有多家商铺、茶青交易中心、医务室、小学、老人公寓、图书室、电教室、篮球场、休闲广场、钓鱼池等等,甚至还有一个档次不低的宾馆。全村100%都买了私家车,手机、电冰箱、电视机、电磁炉、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已和城市一样普及。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物质生活,在这里基本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得到城市居民得不到的青山绿水,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着实较高。

3.借鉴和启示

3.1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

城镇化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比如核桃坝村,如果当初不是发展茶产业而是一味的种粮食,那么现在也很可能仅仅是保障了村民的温饱,不可能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因此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

3.2城镇化要有产业支撑

城镇化不是把农民赶上楼。为农民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固然好,但是也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没有产业支撑的前提下,把农民赶上楼,一是农民往往会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自此又倒退到求温饱的阶段;二是没有支柱产业,农民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裕,很多地方即便是盖起了楼房,但是因为本地缺乏就业岗位,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这样盖起楼房意义何在;三是产业支撑不仅仅解决农民的吃饭、就业问题,而且它是一种持续作用力,只要这股力在,农村面貌的改观就是时间问题。

3.3城镇化可以就地解决

很多人以为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其实城市要素下乡也是可行的,当农村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甚至是超过城镇居民的水准时,即便是人口不流向城市也可以认为其实现了城镇化,因为城镇化的本意也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城镇化的确可以就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姚士谋,李广宇,燕月,等.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J].人文地理,2012,05:48~53

[2]段进军,姚士谋,陈明星,等.中国城镇化研究报告[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3]姚士谋,冯长春,王成新,等.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基础(北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豫南花鼓戏的研究状况 下一篇:博弈论视角下的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