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后反思 提高解题能力

时间:2022-09-07 09:53:17

“题后反思”是指在解题后对审题的过程和方法的再思考,对解题的规范、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对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思考复习.。

在解题时,有时通过反复的思考后,会突然产生引发““灵感”,从”而发现了解题方法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但同学们如若不重现这个“灵感”的思维出现的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灵感”就可能会会被遗忘,.而“题后反思”可以发现解题受阻的原因,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的来源,最终留住从而留住解题时“灵感”的成果,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另外,解题后,对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题后反思”采取时可采取“一题多解”、“多题同解”和“一题多变”等多种的方法式,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掌握促进解题的基本规律的掌握。.

下面就如何反思提几点建议:

1.注重规范,思“解题习惯”养成

文字叙述是表达解题的过程解题过程的表达,是物理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解题后应思考解题过程中文字叙述是否规范。.很多同学在在解答过程中常会有“只写公式而没有文字说明”或“只有文字说明而没有给出必要的定理或定律”这的两种不规范的叙述问题,然而一道物理题的解决并不是自己认为“得出结论”就可以了,还应该让你的解答过程尽量使读者看懂清楚易懂。,通过规范的文字叙述,能使读者明确研究对象、所依据的定理或定律.因此规范的文字叙述应该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文字叙述中,能使读者明确研究对象、所根据的定理或定律分析,物理过程要分析,最好要有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受力分析图;解题结论要,根据题目的目标用已知量表达作出结论,结论准确、简洁、完整的表达。.另外,物理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物理符号和物理术语,让人不知所云。.因此在解题后,应思考解题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叙述是否规范,若存在不规范的表述,应加以完善、规范。.

2.挖掘方法,思“解题过程”优化

求解一道题,往往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用一种方法得出结论后,应该反思:还是否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求解吗?,哪一种方法求解更方便、更合理?.如果然后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问题,再通过比较各种解题过程中的隐含条件的挖掘方法.方法求解时,隐含条件的挖掘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研究过程的确定策略的确定方法、,解题所采用的基本规律的条件等,就能得出。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优化使解题过程得到优化。.

量的正负号处理.若,使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解题,则时应明确研究的过程。.

3.结合实际,思“解题错误”预防

在解题时,由于对基本物理规律掌握得不够准确,正确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不够足,相近概念混淆,对物理过程的理解不符合物理客观实际等众多原因,都会导致最终得出的错误结论。.因此在解题后,应反复思考求解解出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当发现解题结论错误时,应积极寻找导致错误的原因,扫除或纠正思维中的盲点,纠正思维中的惯性错误,从错误中悟理,避免错误重犯。.

例2 物体在斜面顶部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4s内经过的路程为s1,最后4s内

经过的路程为s2,且s1:s2=1:2,求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

解:答:假设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由前 4s,后 4s和中间时间间隔t组成,则有 , ,且s1:s2=1:2,从而解出中间时间间隔 ,因此此题无解.

【反 思】:“ s”这个结论是否真的表明是该题目无解还是时间负值另有他意?义?时间负值另有什么意义?猜想:“最初4s与最后4s有2s重叠时间,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为6s”,这一假设经验证符合题意要求.,因此此题不能仅从“ s”得出“此题无解”的结论.

4.同类比较,思“解题效率”提高

在解题后,应联想与该题同类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力求总结找出解答这一类题的通用技巧和方法,避免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率.

【反 思】:下列三道同类题。

同类题1. 气球的质量为M,下面拖一条质量不计的足够长的软梯,质量为m的人站

在软梯上距地面高为H,气球保持静止状态.,当人沿着软梯下降到地面时,气球上升的高度为多少?

同类题2. 一个质量为M,底面边长为b的三角形劈静止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3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由斜面顶部无初速滑到底部时,劈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同类题3. 质量为M的带半圆弧的滑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圆弧的半径为R,滑板上表面水平部分长度为L,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半圆弧的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4所示,.当滑块滑到滑板的最右端时,滑板滑动的距离是多少?

以上四道题题目,虽然有的作在竖直方向运动,有的作在水平方向运动,有的作直线运动,有的作曲线运动,但均可根据动量定理进行解题,且解题方法基本相同.

5.多变延伸,思“解题思路”拓展

在解题后,改变原题中的物理模型或已知条件,或其甚至一些其他方面的条件、内容,可以,形成系列题,.这些系列题中,物体所经过的物理过程可能会有所改变,所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一致不尽相同。,但通过对系列题的思考和解答,能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角α=370,在传送带上B端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m=0..4kg的物体A,物体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5,求物体从B运动到C所需时间为多少?(g=10m/s2)

解:法: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可得,在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其合力大小在传送带斜面方向上的合力大小为: ,因此物体P下滑的加速度m/s2,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可得物体从B运动到C所需时间: s=1..87s。.

【反思】结论:如果物体A一直以8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A到达C时的速度 m/s,此速度已经大于传送带的速度,若出现这种情况,则物体A在下滑到C之前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并不是一直平行于传送带向下。.物体A以加速度 m/s2加速到与传送带8m/s所需时间 s=1s,此时物体A已经下滑的位移4m,物体A在以后的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应平行于传送带向上,此时物体A的加速度 m/s2,物体A在剩下的位移中,根据运动中公式 ,可得物体A在剩下的位移中下滑的时间 s。.所以物体A从B到C真正所需时间为2s。.

反思延伸:将原题做下列修改后,求物体A从B传送到C所需时间为多少?(1)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B到C的长度从14m改为4m;(2)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从8m/s改为16m/s;(3)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由顺时针改为逆时针方向转动;(4)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70改为水平传送带。

反思规律该题出现:解题错误的根本原因时在于没有意识到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会因为运动过程的特殊性而发生突变,当而物体在的受力情况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或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都会使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会产生突变。.将原题做下列修改后,求物体A从B传送到C所需时间为多少?(1)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B到C的长度从14m改为4m;(2)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从8m/s改为16m/s;(3)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由顺时针改为逆时针方向转动;(4)若例4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将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70改为水平传送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考“离子反应”试题的归类与解析 下一篇:《曲线运动》复习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