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知识的地方性

时间:2022-09-07 09:14:55

生态知识的地方性

[摘要]地方性知识的提出是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抵抗,它兼具批判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附着于地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应用不在于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而在于承认多元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立足于地方发挥其有效性。在记录、挖掘、维护与利用、重构地方性生态知识时应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生态知识;应用

[作者]李霞,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重庆,404100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060-00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研究”(11CMZ032)资助。

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涵化问题逐渐凸显,地方性知识的有关讨论日益受到瞩目。人们一般都将地方性知识一词的提出者归于吉尔兹,并由吉尔兹对地方性知识的讨论申发了一系列的研讨,如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内涵、外延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应用。尤其是地方性知识的应用问题倍受关注,相关的讨论集中在几个方面: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地方性知识的构建等等。当人们将地方性知识视为对普遍性知识的一种反抗时,对地方性知识的反思也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地方性知识目前已被构建成一个大的知识体系,既以其所具有的内部视角和平等视角作为批判全球化的一种武器,又承载着实际应用的使命。与学术上的热议相呼应,生态环境问题的激化促使人们将更多的眼光投向如何挖掘地方性生态知识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发展,相关研究较多地体现为对传统生态知识的记录、挖掘、维护与再构。

一、地方性知识的提出: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抵抗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指出,全球化激起一种“怀乡范式”的盛行。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扩展,同样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反应。“地方性知识”理论作为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出发,关注文化多样性的一种理论视角,正是诞生于后现代主义及后殖民主义思潮之中。有人认为地方性知识带有浓厚的“后殖民”时代的特征。它的兴起与下述思潮有关:一是流行于欧美人类学界的“文化研究”思潮;二是以奎因、普特南和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思潮;三是体现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社会构造论研究;四是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结构主义以来的科学的政治批判思潮。有关地方性知识的提出以及其思想脉络的讨论已经很多,同时比较深入,其背景也至少能从学术和现实两方面找到支撑。然而,如果从更宽泛的视野来看的话,地方性知识的提出是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抵抗。

全球化成为我们所在世界的知识语境。吉登斯、卡斯特、赫尔曼等等社会学家都对全球化进行过探讨。在中国,全球化也已经成为现实。如果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和现代化同样也是西方强势文化和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过程。与空间上的全球化过程交织在一起的是时间维度上的现代化过程。如果使用化约的思维来评判,全球化是西方强势知识、文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延伸的话,现代化则是其在时间上的延续,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附着于地方的社会体系造成了挤压。

西方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将自身树立为有效和普遍文化的代表,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其冲击下,逐渐丧失其合法性地位。这一复杂过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一一呈现,就如波兰尼所言的社会自我保护的运动一样,为了保护地方的文化多样性,地方的合法性被人们所重视并被树立为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抵抗。这种抵抗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地方性知识”其实是“后现代主义”话语的一种表述,是用以对抗“全球化逻辑”的一种工具和武器,只不过这种趋向由人类学家吉尔兹加以放大了而已。地方性知识倡言地方的价值,立足于地方来捍卫其与西方不同的生态、文化等价值,以地方上生活的人们所传承的知识为载体,认为地方的知识与价值体系有其合法性。这样,在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时,以地方和传统来探寻另一种生存与生活的模式,也可视为多元文化的另一种表达。

二、何为地方性知识:知识的面貌

吉尔兹在其文集《地方性知识》中提出“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时,更多的是将其作为认识地方的一种视角,所以未有明确的定义。他的表述是“Law,I have been saying,some what againstpretensions encoded in woolsack rhetoric,is local knowledge,local not just as t0 place,time,class,andvariety of issues,but as to accent—vernacular characterizations of what happens connected to vernacular imagines of what can.”《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将其译为“我一直在说,法律,与英国上院议长修辞中那种密码式的矫饰有所歧异,乃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这种地方性不仅指地方、时间、阶级与各种问题而言,并且指情调而言——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性并与当地人对事物之想象能力相联系。”

从上面的表述可见,吉尔兹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并对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深描,启发并影响了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从其著述出发,人们探求地方性知识的出现,认为其提出是一种必然的看法成为共识。地方性知识一词的使用范围也由人类学蔓延到法律、政治等等人文学科范畴。

何为地方性知识?相关的讨论甚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并非具有特定内容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是认知世界的一种角度。进而提出其特点在于强调知识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在特定的群体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与特定地域或地理特征无关。这种观点着眼于从地方性知识的批判意义上来理解它,有一定的代表性。与这一观点类似,还有人指出“文化对话的各方所提供的知识,最初都是地方性知识。”这类观点虽然充分认识到了地方性知识的提出能够增进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并揭示了知识的建构性的一面,确立了地方性知识面对所谓普遍适用的知识时的合法性。但这一理解着力于对知识的解构,对于现代背景下在实践层面挖掘和利用地方性知识却无太大的裨益。

上一篇:广西各民族和合与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 下一篇:关于当前若干热点民族问题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