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9-07 08:25:32

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关键词】:策略 兴趣 生活化 活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面临着三大突出矛盾。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数学课程内容总量偏多与探究教学、创新教学等在客观上存在的费时较多之间的矛盾。三是新课程标准与旧的教育评价制度之间的矛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么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的,一旦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教授新课,设计恰当的导语,能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比赛等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

2、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恰当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搜集人民币的币种、币值,了解人民币的使用情况。

3、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恰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4、创设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创设多媒体情境,开启新的兴奋点

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二、 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W习方式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突出学生间的协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发现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成绩的大大提高,学生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其感知、记忆、创造能力都能大大提高,这特别利于教学;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而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力争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优质的课堂氛围。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

六、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及它合理性,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一篇:自然语音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汉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