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浅谈

时间:2022-09-07 05:17:4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浅谈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意识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不是流水线的工人师傅,学生也不是机器制造的产品,大小一样,个个如意。学生是社会中的人,是有着思考、有行动的人,在学校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教学的基本要素一般有:学生、教师、课程资源(或者叫教学内容),可见学生要素是教学的第一位。“有效教学”实际上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常态下,人们对“有效教学”的解读往往侧重于教师的工作,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则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考虑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观众,而是学习和思考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

首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他的自我认知需要,无外在强制力施加。学生自身不愿意、不认同,教师、家长逼他学习,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两种情形一比较,我们都希望让学生变成第一种情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其次要积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日常生活中,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着独立精神的个体,可是一到实际课堂,大家放不开手脚,处处担心,时时不放心。传统教学确实低估、漠视学生学习的主人,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讲师,学生则成为听客。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最后要发现学生的独特性,教师要积极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传统教学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同步富裕”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尊重、信任学生,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对待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应该疏通引导,充分给予这些学生成长的空间,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侧重引导,使学生信任老师,乐于和老师交流看法与交换观点。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应关怀和体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用真诚去感化其,用激励消除其自卑,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予他们中肯的表扬,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内心产生一种自信和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愿望。

初中学生大多数都很想与教师交往,很想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帮助,但又都很拘谨、羞怯,不敢主动与教师接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长处。而学生一旦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并获得成功,得到老师与同学的称赞、承认,就很容易积极、上进。课后,教师应多与学生接触,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在真诚帮助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向学生请教一些他们擅长的技巧。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学校家长会、教学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契机,将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家长对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看法和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相互传递,使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引导思考,提高能力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的这一过程相一致,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让他们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思考如何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必要时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反而需要教师展开或补充。我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大量制作与应用教学课件,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从而既讲授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扣住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要求教师认真分析研读教材,随时更新资料,把握当前的社会热点,履行政治教师应有的职责。

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思想品德课特别关注课堂中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养成,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密切课堂教学与生话、社会的联系,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后感悟,在感悟后运用,层层深入,在实践中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从而挫折教育不再空洞。

上一篇:从素质教育入手,帮助三类生提高学习能力 下一篇: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