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教育入手,帮助三类生提高学习能力

时间:2022-06-28 08:59:36

从素质教育入手,帮助三类生提高学习能力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每个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适应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要的“差异化教学”。本文针对三类高中学生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的不同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差异教学”,真正实现共性与差异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三类生 学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21世纪的基础教育需更新的教育观念有:1.新的价值观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差异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为祖国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2.在学生观的更新上,突出的是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化”,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3.学校教育活动观应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及“综合渗透性”,强调教育活动的过程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直接相关,关注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显性的、直接的、及时的,还是隐性的、间接的、长期的。

上述这些教育观念的更新,告诉我们要进行适应学生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差异教学”,会走到课程改革的前列。然而本文主要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构建与实践“差异教学”作探索。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差异教学”的设计

“差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三个特点之上: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如果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理解力(准备水平)相当,或者学习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兴趣),以及如果学习任务能鼓励学生以偏好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进行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将介绍如何根据学生的三种特点来开展“差异教学”。

1.根据准备水平来差异化处理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要素来进行差异化处理。从教学内容来说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性到迁移性,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过程应从结构化到开放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依赖到独立。教学成果应注重对学生准备水平和学习过程的监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来确定自身成果作业的目标。当教师根据准备水平来差异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时,教学目的在于推动学生超越原有水平,因此学生会面临稍有难度的任务,然后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才能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和知识。

2.根据学生兴趣差异化处理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

学生的兴趣及选择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拥有相同的兴趣,因此有必要根据兴趣和差异性来安排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决定在一堂课或几堂课上的工作,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和时间表,按照学习目标完成工作并评估学习成果,结合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策略开展教学。

3.利用学习风格区分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

学习风格指个体最佳的学习方法,进行“差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协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并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供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例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差异教学”,从学生的准备水平、兴趣、学习风格来对学习内容、过程、成果进行差异化处理,以保证教学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适合每个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应综合考虑可进行差异化处理的各种教学要素及处理方式,即“差异教学”的全面工作。本文以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举几个实例。

1.根据学生准备水平开展“差异教学”。

对一些家里没有计算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和电脑、网络接触。这一小部分同学可能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当然上机操作做练习、作业时也相当吃力。比如在我教的班级里,就有学生按要求在IE地址栏里输入网址,却不知道按回车键就可以登录网站。所以在给他们布置作业时,可以相对降低难度,哪怕只是打几个字、熟悉一下常用软件或是浏览一下网页。还有些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可以说对于高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中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大部分知识都已经掌握了,应该让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动手能力。

2.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差异教学”。

在与学生半学年的接触中,我发现在前一段时间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课堂上却回答问题积极、理解程序思想能力极强、编、测程序速度快、自己向更深的方向研究,甚至有时经常问倒我。问他原因,原来是兴趣使然。看来兴趣真的能让普通变得不平凡。如在讲《编程》时,有的学生一接触编程就发憷,总感觉程序语句跟我们平常的思维说话不一样,从而没有了自信。我以用制作移动的小汽车为例子,几句语句就能做到让汽车从不同方向移动,学生很有成就感也有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此之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都不同,虽然不能让不感兴趣的东西变得很感兴趣,但是学习过程中适时地表扬和鼓励,设计任务时尽量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能让学生耐心地将不感兴趣的知识学下去,在以后知识的积累中,才不至于成为盲点和缺憾。

3.利用学生玩游戏的特点,诱导学生学习,使用“任务驱动法”,让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上课的时候,学生往往一来就是开机玩游戏。虽然教师平时限制学生玩游戏,有的学生却继续玩,随时做好准备教师来检查。既然他们喜欢玩,我们何不“放任”他们,他们想玩就让他们玩?抓到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去诱导学生学习。只要出色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并且帮助两个以上同学,就能获得指定时间玩游戏的权利。有了这样的权利,学习学起来就干劲十足了。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的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就会根据这一任务去动手解决问题;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才会觉得有事可做;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才知道操作练习的范围。所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兴趣。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也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帮助,能力强的学生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类别与层次划分,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综合使用讲授、谈话、讨论、演示、参观、练习、欣赏等教学方法。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节课中,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word操作技能,我们只需要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word操作软件实现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但也有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在word的操作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软件操作上进行进一步的提高。除了在课堂上探索本节课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演示的操作,还可以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一个帮质的学案,提供本节课用到的操作的帮助信息,突破软件操作的障碍。对于软件操作较熟练的学生,则给予他们展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究性研究教学集.上海三联书店.

[2]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中国教育学刊.

[3]浙江省教育厅.沈继英,李家兴.浙江职业技术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

[4]顾明远.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和平出版社.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体育专业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