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

时间:2022-09-06 08:47:44

如何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扩大科学教师正在积极地实现着这一理念。努力地把科学课变成科学探究课。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观念。而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对过程的体验的新理念所取代。这样,科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然而,我们发现科学课也是到了一些困难和棘手的问题――科学课堂常常会出现失控现象,那么如何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增强40分钟课堂的实效性,成了我们科学教师思考的焦点。

一、要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科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这就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从而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但不能否认,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有的教师“一味地尊重”学生,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造成了一些失误。因此,在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有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教师该说的要说,而且应适度

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话都得由学生来说,所有的问题都得由学生来提,教师该说的还得说,该提得还得提,只是要把握说的时机。要说在学生想不到的时候,如观察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操作安全、仪器安全、药品安全等)需要教师提出来;要说在学生不知所措的时候,如对自己或小组得出的结论描述不清,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必要时需要教师直接告诉他;要提在需要研究而学中又无法提出的时候,如要研究土壤的成分而学生提不出相关问题时,需要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教师的说,就是为了让学生少走不必要的弯路,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当然,这里还是有个“度”的问题,该学生说的还得学生说,教师不能越组代痢。

(二)教师该教的内容要讲,但应有重点

该教的要教,教是为了不教,从教到不教,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所谓“心急喝不着热粥”,必要的教是不可少的。那么,到底需要教什么呢?笔者认为需要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知识,二是教方法。

(三)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

新型的课堂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相应发生质的改变,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但是,不管教师角色怎样变化,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视和淡化的,这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氛围的营造、评价机制的构建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和调控,课程改革、课堂创新就是纸上谈兵。如果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正确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驾驭好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逐渐被落实到科学课堂上,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感觉到了自由、宽松,问题敢提了,异议敢说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但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调控的“度”。因为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劳动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把握学生自由和课堂秩序之间的“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活”而“有序”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讲求民主,重建秩序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统一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一个地道的被管理者。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我们都知道,倾听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理分组,物尽其用

分组活动是科学课常用的学习形式,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组是2-4人组,如果每组人数超过四人,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把持活动的情形,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并将这种情绪带到活动之后,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活动“放不到底”“收不到家”,课堂纪律显得“乱”。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替代性的活动材料,以实现最优化分组。如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各种导线、开关、电池、小灯泡、手电筒等活动材料,只要准备充分,在解暗箱和连接电路这两个主体活动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以两人或三人一组展开活动,这样既保证了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又能够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科学探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须手段”。课堂上,一个小组活动接一个小组活动,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一味追求“热闹”,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科学课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三、要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相结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要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质疑,大胆地提问。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引导。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光的传播》一课时,在探究哪些物体能发光时,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当有的学生回答错误时,我建议他用实验来验证。如:有的学生说,镜子是光源。这时,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而建议他用实验来证明。在学到光的传播时,我课前给他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让他们自主探究。有的学生在把三块纸板上的孔对正时,手电筒的光就照在墙上,就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时,我问他为什么,他无言以对。这时,我就直接告诉他三点成一线的道理。因为三点成一直线的道理三年级数学也没接触过。这样,教师适时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学收到实效。

上一篇:论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学习中背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