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

时间:2022-09-06 06:21:56

课堂提问的艺术

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强化学生的认知;此外,良好的课堂提问还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策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因而现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双向”的,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发问。现在的提问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如何能让自己课堂上的“双向”提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呢?

一、营造氛围,巧妙引导,让学生乐于发问。

特级教师吴正宪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在课堂上总是尊重每一位学生,从来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质疑和判断,从来不强迫学生去认同什么。我认为,教师只有这样去做才能让学生敢放开胆量去探讨问题,才能让学生敢放开手脚、放下心理压力去解决问题。依据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注重肯定和鼓励。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赞许,对学生的质疑和判断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所闪现出的思维火花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说的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相反教师更要耐心地、千方百计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沿着教师的引导顺利地走上“正路”;其次,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要吝惜自己的赞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多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的话语送给学生。有了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才敢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

二、问题精巧,把握重点,让学生动脑思考。

教师课堂上的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巧”。教师在课堂上所确定问题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是教学内容选择和确定的依据,是指引课堂教学沿着课程规范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由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内容和程序的安排,所以这些问题也必须遵循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要求。这种课程意识对于以选文为材料进行教学的语文课程来说,意义尤为重要。由于所提问题有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依据,课堂教学就减少了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所谓的“巧问”则指的是“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气氛热烈”,总是提出了“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是”与“不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肯定与否定的问题虽然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扮演了相声中“捧哏”的角色。无需动脑的情况下学生就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我认为这样的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其结果就是“劳师耗时”。

三、化难为易,提供话题,让学生能答想答。

有些教师以为,既然太简单的问题没有意义那干脆就深点,让学生一口气儿就挖出一口“井”。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倘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例如,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课文意在告诉学生“不要盲从权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一个道理。但有的教师却因对教材的解读角度不对而错误地认为:应该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告诉学生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为何能同时着地。这是一个读到高中才能明白的物理问题,而教师却偏要将其向小学生陈述清楚,这如何能做得到的呢?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千万不要在“两个铁球为什么能同时着地”上下“功夫”。如果有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其中的奥妙等到读高中时就会明白。

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学生一味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丧失了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还要有意“抛砖引玉”。课堂上,教师主动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并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教师这样做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话题具有如下的两个主要特点:思维空间大,学生只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答案意识”淡化,学生在交谈中获得的认识也是多元的。另外,在话题的情境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资源是共享的,在共享中又突显出教师“导”的作用。

四、密度合理,跨度适当,让学生轻松应对。

所谓密度是指课堂提问要做到少而精,合理安排提问的频次和节奏,切忌赶时间、赶速度、走过场式的满堂问。同时教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再让学生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②可以减少“卡壳”现象;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④可以提高反应稍迟钝学生的积极性;⑤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⑥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合理安排提问的频次和节奏。因为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以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因此在数学新授课之前,教师所设计的复习性提问一定要有合理的知识跨度和思维跨度,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并组织好准备答问语言。教师切忌提问的问题太大,使学生无从思考,无法表达;但教师所提问题也不能让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一般来说,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小,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大。

总之,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和艺术,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课堂提问的要领,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让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上一篇:学习科学育人,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成长 下一篇:浅谈小学作业批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