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9-06 04:24:06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已明显不适应要求。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多数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谈谈中学政治教学在新课改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教学手段: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123-02

一、课改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目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为适应新课程新课改,以便从根本上推动新课改,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才能有谈实施新课改的余地。为什么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难以改变呢?这主要是:

1 对新课改内容理解不深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了,但对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把握不准,关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出现这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应付考试,怕影响升学率,无暇实施新课改,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二是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式,让人固步自封,自以为传统教学很合适,不注意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

2 过分强调“标准”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对待问题就硬性规定“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这就是标准答案”,所以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甚至是有创造性地按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格式化。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严重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3 不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

课堂教学传授了新知识新观点,其实它们的外延内涵有很多的,要达到深刻掌握、举一反三的目的,就要实行研究性的学习,把课堂新知识新观点外延,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习惯将学生置于疑惑之中,更不适应把没有结论的问题留在学生中,不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是以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临的困惑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中以传授为主解放出来。课前,吃透教材备好课,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旧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 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难于驾驭课堂

目前,教师仍然受到以学生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影响,把时间集中于完成指标和任务上,对于教学方式方法很少去研究、尝试。教师机械地教学,学生机械地学习,对新课改的教学方式难于驾驭。

2 习惯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目前,仍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深入去研究教材,习惯依赖教材,死板教条地使用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简单。课程改革之初笔者感到茫然,但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新的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如何利用这个资源。要靠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

(三)解决办法

1 建立起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新观念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应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注重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课本中“探究与交流”等栏目,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建立起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新观念。

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坚决改变“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不良倾向。

3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要求学生是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标准高了,严了,因此,为了做好教与学的工作,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业余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坚持终身业余学习,掌握课本内、外的政治学习前沿知识,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而且要认真学习《考纲》,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课改信息,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学校为教师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积极送教师参加市、区政治课脱产学习培训班,坚持高标准、多层次、突出实用性的办学原则。通过典型引路、榜样作用、整体推进的思路,参与教改兄弟学校、同行经验交流会,学习他们的长处。

二、课改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不对和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具体体现在:1.习惯于教师灌输,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学习方法与方式单一化,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的不良习惯;2.不注意知识的建构,知识面窄;3.不善于思考问题;4.缺乏探究精神。

(二)解决办法

1 转变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死记硬背学会的、大量做题练会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会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等方法。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平时作业、考试卷上的质量都能看得出来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新课改下的要求,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只有在新课改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才会有优秀的成绩表现,因此,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其宗旨就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

学习就是要思考,思考就是从疑问中去找答案、找结果。名言说“教学生会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一是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辨证思维、推理、讨论等政治教学活动。二是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找疑点。

(2)培养合作性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进发创新的火花。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应当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绪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3)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课程改革中,要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习惯,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发学生心理上渴求知识、探求知识,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对一些问题加以探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探究气氛也浓厚起来了。比如我在教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时,一、二节课没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其主要观点,为了让学习更好地掌握其理论,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研究,学习完后,写一篇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研究性论文,用此来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理论。

上一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