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思考

时间:2022-09-19 02:42:02

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思考

摘要: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着施训者与受培训者供求不相符、教师被动受训等问题,必须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转变培训观念,调整培训内容,改变培训方式,让农村教师在培训中切实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099-02

农村教师是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给予解决,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当前农村教师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施训与受培训供求不相符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培训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专家讲课,受训教师听课,后者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由于施训者对受训者的需求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授课内容与受训者实际需求不相符,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培训工作大多走过场,对农村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没有多大的帮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培训目标定得过高,与农村教师实际的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新课改实施能力。制定培训方案时,往往以国家课程目标要求和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标准作为培训的标杆,而目前不少农村教师年龄偏高,文化功底薄,接受能力弱,难以接受这种高目标高要求的培训。在高目标与低能力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开展培训,受训者仿佛雾里看花,由畏难而变冷漠,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2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农村教师培训的特色。一是理论性内容过多,而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内容偏少。专家讲授学术理论性太强,对于来自教学一线的农村教师而言,其实际意义不大;培训内容缺乏现实性。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对当前农村学校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比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包班教学与教师知识短缺的矛盾,中心校大班化教学与村小小班化教学的差异性问题。“特岗”教师和师范生顶岗实习遇到的问题,诸多问题没能摄入专家的视野,授课者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和解决,受训者受益不多。

3 培训方法单一,具有模式化倾向,不能满足教师的个性需求。农村师资培训大多采用专家堂上授课的形式,这种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学形式缺少必要的师生交流,受训教师培训积极性不够高,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学习的主体处于被动受训的地位

1 农村教师工作与培训矛盾突出。繁重的教学任务抑制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停下功课去接受培训成为额外的负担,因而往往处于被动受训的地位。因为办学点分散,农村教师课程任务重,复式班自不必说,就是单式班,通常采取包班制,一个老师,语文、数学、英语要上,科学、思想品德、艺术、健康教育也要上;而培训场地都是远离教学点的县城或乡镇所在地。背着教学任务去培训,受训者的注意力会大打折扣。整个培训过程,教师没有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权利,因此完全处在被动培训的状态。

2 学校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少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由于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学校在时间、财力等方面不能给教师培训工作以足够的保障,这也是被动接受培训的客观原因。

培训是一种学习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受训教师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培训学习的过程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提升素质和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其主体性释放的过程,培训者及其组织只有在对这一主体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为受训教师及其所在学校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和突显农村教师及其所在学校作为培训对象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才能使农村教师的培训走出困境。

二、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现行的培训模式

1 培训者要转变培训观念,转换培训角色。要针对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改变照抄、照搬的做法,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方式,追求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善于发现,真正能够进入到教师的经验世界和内在需要中,帮助教师整理自己的经验,找到经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及时组织调整培训内容,开展培训。同时培训者要从传授者、教导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与教师平等的对话者、教师内在思想的激发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讨论的协调者和引导者,让培训成为专家、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培训者与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才会成为共同的学习者,从而使培训教师得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2 加强教师培训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且能与教师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因此,培训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教师群体,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听课与交流,以及观察了解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等活动,深入细致地分析教师在实施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安排培训内容,指导教师步入课改正常轨道。例如:部分农村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不能很好地把握,就可针对此开展教材分析与理解培训,让其真正把握好使用好新教材。

3 采取“自下而上”需求式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下而上”需求式培训指基于培训者的需求而开展的培训,培训者的需求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培训者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尤其注重符合农村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下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丰富教师的缄默知识。比如,让在新课改中做出较大成绩的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展示自己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供培训教师学习和借鉴;又如,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开展说课活动,结合具体案例,谈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拓教师的思路;再如,选取课改过程中的优秀、经典教案,请专家进行点评,并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培训教师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观摩活动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在教师培训中应该不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二)整合当地资源,建设一支精悍的培训队伍

1 由县教育局负责教师培训的领导牵头,以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乡镇中心校辅导员及部分一线优秀教师为主要成员组成培训讲师团,共同承担培训农村教师的责任。进修学校教师有师资培训课程实施经验,教研室教研员有课题研究专长,中心校辅导员有调配教学资源能力,而一线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支本土化的培训队伍熟悉情况,优势互补,立足基层,服务一线,势必使农村教师的培训更有实效。

2 队伍中各成员要明确职责。进修学校教师应该负责调查研究和培训的组织工作:教研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帮助一线教师正确解读学科性质、标准和实施方法,引导教师理性反思教学实践,帮助他们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中心校辅导员是当地教学现状的发言人和协调人。既要向培训组织者反映一线教师的需求,又要推荐一线优秀教师,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一线教师是培训的标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一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师培训方式,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农村学校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特殊性,农村教师培训应该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为培训内容,在专家引导下开展具有本地本校特点的培训。

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问题主要有: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教师参与培训意识淡薄,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缺少整体、系统规划;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低等。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指导力度。

1 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与培训学校的对口援助,指派专家长期跟踪指导校本培训工作。

2 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增强其专业引领作用。

3 引导教师开展自主性研修活动,使外在的培训要求变成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把学校、教师培训的内在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力求实现教育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

上一篇:淘宝网的盈利模式分析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