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改革后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的研究现状

时间:2022-09-06 02:42:10

体育新课程改革后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的研究现状

摘要: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学者主要是从运动参与的概念、层次、影响因素、促进运动参与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今后的研究中应侧重对如何评价学生的运动参与及参与度和加大案例分析研究,以便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改革;运动参与;运动参与度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十分注重学生运动参与度的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习的5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运动参与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其心理水平也就得不到发展。

近些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进行了研究。

1、不同学者对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的研究

1.1关于学生运动参与度和运动参与情况的研究

朱晓峰和胡涛通过年级变量、性别变量和频率变量三个方面对运动参与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度不高;女生的运动参与度低于男性;运动参与度最高的是二年级,其次是一年级和三年级,最后是四年级。韩凤芝等人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程度关系的研究中从体育运动参与频率和体育运动参与时间两方面论证了不同特质的人格特征对于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不同影响,并得出外向性、低神经质的人相对于高神经质的人运动参与的程度高,同时指出运动参与程度的不同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罗勇在安顺市初中生运动参与及发展一文中从学生对体育锻炼目的和意识的认识、参与体育的态度和行为、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学生对于运动负荷量测试的方法的掌握程度四方面对学生运动参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学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李小刚从大学生对运动参与的认识、运动参与的态度、课外锻炼情况三方面对四川大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四川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有很大改善的空间等结论。姚新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与是否用科学方法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进行了关于学生“运动参与”目标是否达成的研究。

1.2关于运动参与和运动参与度概念的研究

朱晓峰等人认为运动参与度,简言之,就是学生每周(包括体育课在内)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运动参与度是高校体育教学一项最基本的衡量目标,也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其他目标的基础。刘海燕和于秀在通过对参与和运动参与的分析论证基础上,对运动参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董爱明和刘春雪认为运动参与度,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和兴趣,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与教师形成互动,并在其中起主体作用。

1.3关于如何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研究

张勇在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有效策略一文中提出三个策略,分别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杨云霞指出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三个措施,其一,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其二,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其三,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作者通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篮球等教学的实际例子分析了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方式。姚新指出学校要更新观念,打破竞技体育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认为,竞技体育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董爱明等人指出提高学生运动参与度要从三方面努力——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1.4关于影响运动参与因素的研究

殷飞指出影响学生运动参与共有6大因子,分别是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子,教师因素,个人不太成功的运动史因子,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因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子,素质教育落后不利因子。孙超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学校、市场和父母的干预和指导对于学生运动参与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1.5关于运动参与层次的研究

刘海燕和于秀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运动参与的三个层次——雏形层、发展层、成熟层三个层次,按其表现主要呈现出主体身体、心理投入方面的依次递增特征,并阐述了各个参与层次的内容。

2、目前针对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尚未进行的研究

2.1如何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

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关注学生课内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发挥主导作用,对体育课程进行精心设计,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努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样的努力后,如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每周参与的次数和每次参与的时间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子,这就需要通过学者的不断努力,去研制评价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的量表,以求更好、更完善地评价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

2.2对学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进行个案研究

2001开始的新一轮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有教学内容的选择最终都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服务。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观念已成为大家普遍的共识。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各种以文化课作业多、课余时间少、缺少运动场地等作为借口而不参加体育运动都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参与体育运动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两者并不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学校、社区、教师和父母,当然,学生个人是主要因素。因此,受种种因素影响后,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参与情况进行个案研究或者是案例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方式和方法显得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体育教师也更具有启发性。

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终身体育的思想呼吁学生的运动参与度, 体育课程改革大力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度,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运动参与度,有效的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随着对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概念和调查运动参与及参与度的方式方法将会更加全面和具体。

参考文献:

[1] 姚鑫,王园园.对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参与”目标

达成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02):78-80.

[2] 许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层次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09,(03):82-83.

[3] 许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

学报,2005,(01):79-80.

[4] 韩凤芝等.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

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79-80.

[5] 朱晓峰,胡涛.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调查

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0,(16).

[6] 胡勇.安顺市初中生运动参与及发展[J].2008,(06):75-76.

[7] 张亚晶,周万斌.激励机制对提高大学生运动参与习惯的研

究[J].才智,2010,(25).

[8] 殷飞.影响大学生自主运动参与的主成因子分析[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6,(03):118-119.

[9] 孙超等.关于制约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02):87-88.

上一篇:学导式教学法在初中“前掷实心球”教学中的实... 下一篇:对我校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三跳之间的比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