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05 10:31:27

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和现实基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在思想观念、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当前江西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江西省 文化产业 现状 特征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分析

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成绩斐然。

其一,从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看。一是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高达1578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达37.5%,提高了0.71个百分点,占江西省GDP总量的3.17 %①。截止到2014年6月底,全省登记注册的文化产业企业达37963户,折合注册资本金2.1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783户,占注册资本金的62.67 %;私营企业17180户,仅为37.33 %。二是到目前为止,全省外资文化企业已达4657户,注册资金为10768万美元,呈现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三是江西从事文化产业的个体工商户为13657户,从业人数达21132人,注册资金为38179万元②。

其二,从江西文化产业的业态分布看。按文化产业的业态划分,江西省文化产业涉及的行业主要有:新闻服务;广告业;摄影及扩印业、影视广电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除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外,如动漫产业、网络游戏、数字电视、数字图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当前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不断递增的良好态势,无论其数量、规模、产业布局都日趋合理,综观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归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第一,产业初具规模。江西“十一五”以来,基本确立了以“广电、出版”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在产业层次上,初步形成以广电、出版、新闻和文艺为主的“核心层”,以广告、网络文化、体闲娱乐、旅游文化等为主的“层”和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为主要结构的产业体系。在组织层次上,相继组建江西影视集团、江西广电集团、江西都市报报业集团、江西出版投资集团、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江西电影制片集团、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江西新华印刷集团等8家产业集团,基本实现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合。2013年,江西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327. 3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6.18%;“层”实现增加值97. 34亿元,占21. 7%,“相关层”实现增加值787. 54亿元,占42.22 %③。江西整体文化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实现了协调发展。

第二,民企比例提高。由于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和良好发展态势,吸引了大批民营企业的涌入,当前私营资本已成为江西文化产业战线的主力军之一。自2011年以来,国有文化企业登记户数逐年减少,而民营文化企业的增长势头迅猛,民营企业占文化企业的比例,由2011年的37%增加到2013年的74.3%④。截至2014年6月底,江西共有各类民营企业4334家,占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56.6%,吸纳就业人员8.6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就业人数的34.7%;拥有资产377.9亿元,占文化产业总资产的29.1%;创造主营业务收入437亿元,占全省主营业务收入的30.21%;实现增加值78.41亿元,占29.32%⑤。江西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宽了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空间”。目前,全省各地主要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体,投资规模达到8.97亿以上,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超过65个,其中超过亿元的项目有27个⑥。

第三,产业发展强劲。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出版发行业和版权服务业2013年实现增加值9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78%⑦。二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前景良好。2013年江西省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西的旅游业更是发展迅猛,仅2013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0多万人次,带动了酒店、餐饮,农副产品等10多个相关产业,实现利税117亿元⑧。三是网络文化服务业异军突起。当前江西网络服务业所占的绝对值还处于较低状态,但其增长率展示出非凡的潜力,网络文化服务业2013年增长率达到172.23%⑨,位居全省第一。四是新型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如动漫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6月底,江西省动漫企业已实现利税9883.64万元,项目签约额超过127.98亿元⑩,体现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区的地缘优势。

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与江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愿望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有633家,占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75%;主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28家,占61%。江西省出版集团、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江西卫视等茁壮成长,成为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江西出版集团自2011年以来,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均突破百亿大关,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估,居全国出版行业第5位。自2011年起,该集团连续3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江南都市报也成功跻身中国品牌媒体100强,全国晚报30强。江西卫视覆盖总人数达到7.87亿人,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收视率排行中位列第8位,经营创收突破16.37亿元,连续5年保持年均2%的增长率。

但从总体来看,由于江西文化产业规模还是趋于偏小缺乏在市场中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骨干企业,缺乏具有鲜明特色品牌、技术先进、创意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此外,文化产业结构中,股份公司和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发展速度等方面都有待大力提高,导致新型文化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江西文化产业改制及其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出台,使得民营资本成为江西文化产业的“一枝独秀”,并逐渐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江西拥有各类民营文化企业4300多家,但民营资本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却没有一批知名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因此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亟待需要一支懂文化又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当前江西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家队伍总体文化程度不高,据2013年江西政研办对江西文化产业的调查数据表明,全省文化产业的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只占调查样本的9.64% ,具有高中、中专或专科学历的企业家只占18.72%,高达71.64%的企业家是初中以下学历,其中小学(含小学肆业)占22.63%。江西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队伍整体质量有待提高。二是企业家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据江西政研办有关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江西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队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9.3岁,呈现老龄化态势。三是企业家队伍整体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2013年笔者曾对江西927家文化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到“你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否需要规范?才能做强做大”这一问题时,高达50.8 %的企业家回答“无所谓,管它规范不规范”,只有29.97%的企业家回答“必须规范,这样才能做强做大”,另外有19.23%的企业家回答“有钱赚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从调查问卷数据可以得知,江西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队伍整体思想认识水平亟待提高。当前江西18.27%的文化产业,还停留在类似“夫妻店”或“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之中,以致产业竞争力差,产品质量较为低劣。

第三,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随着江西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省共有327家经营性文化单位成功转企改制,成为市场主体,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新格局。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据江西文化厅2014年6月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6月底,江西法人单位的文化产业、企业(含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国总数的5.61%,从事文化产业个体工商户的占全国总数的7.3%。尽管如此,但很多文化企业或产业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完全依赖或半完全依赖政府的程度较高。二是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仍需深入推进。据2013年江西文化厅政研办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有34.61%的文化事业单位确实存在“管理混乱”,“管理滞后”,“以罚代管”的实际情况。29.17%的文化产业、企业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目标管理模式。目前江西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仍处于“浅水区”,还没有从政策、制度、法制层面上形成合力,以此推进改革的深入、顺利进行。三是文化企业或产业投资、融资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江西文化产业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非常有限,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渠道、平台、政策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担保、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文化产业科研等领域,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单一,投资、融资政策不配套。

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应从思想观念、政策制定、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合力。笔者认为,应根据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创新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是一种大趋势。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文化经济投资,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一是从发展观念上讲,我们必须树立、确立“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长远的、发展的基本战略,并予以发展的优势地位。二是要通过广泛宣传,使之成为省委、省政府、文化行业职能部门及全省人民的一种自觉意识。三是必须进行文化产业政策创新。这是江西文化产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省委、省政府要像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样,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框架下,尽快制订出一系列旨在推动、支持和激励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四是规范、整合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避免“多头”管理,厘清管理渠道。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引导各类文化企业依法经营。要逐步从财政支持转向政策扶持,帮助、促使它们适应市场经济,激活其自身活力。五是应根据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符合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客观实际的产业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提供清晰的、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二,促进文化体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加快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体制创新。一是要把加快江西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整合文化行政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二是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企业中推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委托、兼并、拍卖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产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组,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三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分离,逐步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二个转变,即从文化管理的微观层面转到对文化管理的宏观层面上来,从现行的政府“办文化”模式转到政府“服务文化”模式上来,使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真正转到宏观指导和调控方面来。四是实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我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奖惩、选拔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以造就培养一批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同时也为江西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五是以高校为依托,以政府为主导,构建“立体化”式的、层次有序的人才培养结构,尽快开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或相关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多层次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上一篇:玩具出口俄罗斯潜力大 下一篇:健身监测是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