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时间:2022-09-05 09:48:43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1-01

随着全球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79.1%的老年人至少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因此老年人患病就诊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老年患者身心衰老,情绪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护理任务重、难度大,心理护理要求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现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6月~2010年9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56例,年龄61~75岁,其中男86例,女70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46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动脉血栓形成68例,糖尿病、肿瘤42例。

1.2 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患者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前顾后虑、忧郁、焦虑、消沉、惊恐不安、孤独、固执不合作等心理变化,加之五官失灵,行动不便,心理上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不良的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减轻其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心理护理

2.1 理解与尊重:由于衰老、病痛及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减退,老年人的自信心也随之丧失,从而导致老年人产生自悲和不受尊重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要理解与尊重老年患者,尊称他们,耐心倾听他们对护理的要求和意见,经常用非语言与患者沟通,如点头、微笑、抚摸等,注意自己的仪态、动作表情,给予患者以亲切感和信任感,能做到尽可能予以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要予以耐心的解释,应以深切的同情心。理解和安慰患者,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氛围,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2.2 关怀与帮助 :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缺乏自理能力,对诊断治疗疑虑较多,对预后更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他们,经常与老年人交流、交谈时注意使用科学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自然坦诚地解释与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和护理措施,解除其顾虑。特别是身边无亲人的老年人倍感孤独寂寞,护士应热情关心他们,经常了解患者的生活所需,使其把心理所想说出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主动提供帮助,帮助洗脸、梳头,对步履艰难者应搀扶或给轮椅助其检查和室外活动,详细交待服药方法,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姐妹、父母一样使他们感到家的关怀和温暖,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

2.3 增强信心: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诸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并发症多,慢性病长期住院恢复缓慢,病房生活单调,有些疗效不明显的患者,经不住长期疾病折磨而出现抑郁,消沉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耐心疏导与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要细心观察分析患者的内心活动,协助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人际环境,鼓励病友相互关心,交流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鼓励家属多探视,对悲观失望的患者要进行诱导,有针对性地鼓励患者,激发患者的自信心,转换不良心境。经常告知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精神状态,使其精神上得到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毅力,只有增强信心才能早日康复。

总之.护理人员高应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并根据各类型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现来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地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以使护理更富有成效,做到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重。

参考文献

[1]徐津宁.浅析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1):158-159.

上一篇:老年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 下一篇: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