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5 07:03:19

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护理体会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0-01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类由异乎寻常的威胁生命和躯体完整性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具有独特的神经生物学特征, 主要表现为反复体验当时的情景、回避行为和高度警觉.PTSD发病率高, 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 多为慢性, 病程迁延,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1]. 骨折多由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所引起, 严重者还伴失血性休克。因其发生具有突发性, 急剧的应激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产生反应性精神障碍。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及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创伤后创伤后恐惧、焦虑、悲伤、抑郁、孤独、无助心理[2]。因而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及时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危机, 以便接受治疗、护理及骨科康复训练, 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1.PTSD的易感因素

常见的易感因素包括精神障碍家族史与既往史,家庭社会因素,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职业特征等。这些因素均增加了个体在创伤后患应激障碍的可能性[3]。不同地区的受灾类型、创伤经历、父母教育方式和心理痛苦水平等也是影响PTSD的重要因素[4]。创伤后应激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可能与其不适当的应对方式有关[5]。

2.PTSD的保护性因素

PTSD的保护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健康应对策略,寻求帮助,自我效能(指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压力),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自我认同为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帮助他人,寻找意义及提升灵性/精神性。

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

PTSD患者有3大主要症状:对创伤事件的病理性重现、对创伤相关线索的回避、持续性的高警觉。除此之外,多项研究表明,PTSD患者有静息心率加快、惊吓反应增加、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PTSD可以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使得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等一系列反应。PTSD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释放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异位兴奋性增高,最终引起心律失常。

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

4.1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6]最常用的方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要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建立在良好护患沟通基础上的,护士要主动倾听患者的感受,态度要温和诚恳;促进和接受患者正性与负性情绪[7]的表达,了解接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充分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患者热心的关怀和体谅[8]。所以面对骨折患者首先是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 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其骨折的情况,治疗程序,尽量使病人情绪稳定下来,使其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其次,消除病人的伤感自怜,骨折病人有时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够, 一想到自己以后不能像以前一样行动自如,往往表现出自悲自怜的情绪, 有时会对医护人员和家属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这时我们要加强护患沟通, 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9] 。运用同感心,去倾听、接纳、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感受,努力改变病人的消极心理, 激发病人的能动性, 转换其不良的心境。

4.2 指导患者适应管理症状,如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后,清除杂念,按照呼吸节律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正性思维(用积极的想法替代消极的想法)、自信训练(学会表达感受、意见和愿望)、思维停止(默念“停”来消除令人痛苦的想法)、分散注意力疗法(通过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等活动转移注意力)等;配合医生进行暗示治疗、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的发生;帮助患者通过改变不合理假设、信念来改善情绪和功能,如部分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强烈自责:灾难的幸存者可能感到自己未尽力,对亲友的伤亡负有责任;社会支持疗法(稳定患者家属的悲观情绪,指导家属控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并协助医护人员鼓励和安抚患者,减轻压力。向患者的亲属解释创伤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让他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同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孤独感和心理负担。住院期间,尤其是围手术期,要求有患者熟悉并信任的人陪伴,使患者有安全感)。

4.3 安全护理 :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应有预见性地采取一切措施:鼓励患者表达不愉快的感受,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连续评估自杀、自伤及冲动伤人的危险,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安全护理,如床旁设置护栏,防止坠床;对躁动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向其家属解释约束带的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合作。

4.4 健康教育可影响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的知识是改变生活的第一步。护士应有计划地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学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指导患者学习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来减少应激,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教会患者正确应对创伤性体验和困难。

4.5 药物护理: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可不同程度应用弱安定剂和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严格遵医嘱执行给药、观察药物效果,若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

4. 6 生活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必要时可鼻饲饮食,保证其营养的需要,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利用患者有暗示性的特点,以暗示言语鼓励其循序渐进地加强自主功能训练。

5 小结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害已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及时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护士应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从创伤中整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Kessler RC, Berg lund P, Demler O, et a.l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2of2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2IV Disorders inthenational comor2biditysurvey replication [J] . ArchGen Psychiat, 2005,62(6):593 - 60 2.

[2]石荣光, 李冬梅, 王琳, 等. 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8) : 729.

[3]施建国, 侯振海, 周继红, 等. 高速公路交通伤后创伤应激障碍分析[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12) : 934

[4]吴永清, 张新华. 心理护理在交通伤致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J] . 现代护理, 2006, 14( 2) : 104

[5]张义, 党海红.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 J]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 14( 2) : 186

[6]李霞. 创伤后应激性精神障碍38 例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14) : 4.

[7]张文秀. 负性情绪、情感与教师心理调试[J]. 前沿,2008,12:150 - 152.

[8]石媛媛. 21 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J].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 2) : 127.

[9]王艳. 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14( 3 ): 364- 365.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