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05 04:13:01

体育课上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逆反心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便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逆反心理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域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所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中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期,正确地分析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在正常的状态下接受教学与教育,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一、产生原因

1.学生方面

当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溺爱,自制力不强,意志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觉性,不能正确对待体育课。

2.教师方面

当前很多教师业务功底不扎实,对学生不关心爱护,不能换位思考,不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一味批评指责学生。

3.教学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学评价不当,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产生消极、被动、防范的“逆反心理”。

二、对策

1.和谐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的。如果教师言行不当,粗暴无理,训斥体罚,都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敬畏感、厌恶感、对立感,使师生关系难以融洽。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在课上就要对学生爱护、关心,热情主动,态度就善良和蔼,课后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听从教师的安排,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就不会反感,才会虚心接受。

2.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不同;调皮捣蛋和遵守纪律不同;男生和女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由于“逆反心理”造成的不同行为,运用区别对待法进行教育。如:批评教育要注意场合,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要有耐心,多进行诱导,要以情动人,切记不能使用暴力;对小事不过分追究,和学生交心但不干涉其内心“秘密”,给学生保留自己的天地,满足其“独立感”的愿望。对于体育水平较差、因身体原因确实困难而“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到目标可以接受,愿意“跳一跳摘桃子”,逐步提高水平。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程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要根据学生好胜和兴奋易转移的特点,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些带有趣味性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表现自我的空间,也能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借助多媒体、音乐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加油”“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这些充满鼓励、期待的话,消除学生恐惧、害怕、怕丢面子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4.抓住榜样,树立典型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动作要求学生进行示范,教师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让这部分学生适当地给全体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来讨论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并不全是优秀生的,让这部分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但切记,要确定“好”示范,而不能以教师个人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

5.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的要求,但同时尽可能提高对人的尊重。”所以对待优生时,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保持自信;对待差生时,不能讽刺挖苦,甚至斥责、辱骂、体罚学生。要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以赢得他们的热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以学生成绩、印象及相貌来处理问题,更不能以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对待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都严格要求。

6.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也是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对知识和真理探索的一种心态。教师可以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体育教师希望学生在某节课上掌握哪些动作技术,就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哪个技术动作很不容易掌握,我们最好不要去学,这样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在使用时要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理,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松陵一中)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下一篇:数学概念学习的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