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02 04:47:49

浅谈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

摘 要:传统文言文教学都以老师分析讲解为主,效率不高,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从激发兴趣、授人以渔、亲历其境、古为今用、拓展延伸等五个方面入手谈论了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以期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一、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程目标・总目标)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7~9年级)

3.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二、对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通常都采用教师分析讲解的方法,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讲,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根本不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我们知道,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只有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和教会他们自主阅读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新出路。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以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时,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范读创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了,才能把它学好。《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形象,所以上课时,我不让学生看课文,而是先听我范读。在朗读过程中,我根据不同人物不时转换语言风格,表现友人时,生气、暴躁,表现元方时义正辞严,尤其在说道“非人哉”这句话时,学生已然笑了起来。全文读完,学生已经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朗读,作品中的文字信息被直接斥诸视觉、听觉,产生了直观的魅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2.授人以渔,理性认识

在前边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用工具书,自己把文章翻译出来,有问题的把它圈画出来,讨论解决。与此同时,再次强调翻译原则:要重视于原文;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文字优美,简明、优美,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才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文言文学习的天地。尤其这篇文章有多处人称的省略,需要学生适当补充,同时也了解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学生也圈画出了几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但经过讨论后都得到了解决。

3.再塑场面,亲历其境

这篇文章的故事性还是挺强的,如果直接分析文章情节,归纳中心,学生大多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激情,如果能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戏剧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不仅可以淡化古今差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愉悦。所以,我让两组学生进行了即兴表演,并在此基础上对文中的实词虚词再进行了点拨,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来友人和元方两人的特点。整个课堂紧张严肃又活泼热烈。

4.以古观今,古为今用

文言文教材中往往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前哲圣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对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何“以古观今,古为今用”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讲《陈太丘与友期》时,就有学生提出:最后友人已经和元方道歉了,为什么元方还要“入门不顾”?这也是失礼的。马上又有人说道:这并不失礼,因为是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是情有可原的。这时的课堂变成了一场辩论,是一场关于“礼”的辩论,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得到了延伸。

5.拓展阅读,巩固延伸

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文言文,还要多读些课外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引导,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同步的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延伸相关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增加了同样是选自《世说新语》的《王戎尝李》的故事,故事浅显,既锻炼了学生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了信心和兴趣。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学生才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认为,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能改变以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只做笔记的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能走出低效的怪圈。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三中学)

上一篇:针对女生的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