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唤醒高中生体育热情之策略

时间:2022-10-06 05:15:20

浅谈唤醒高中生体育热情之策略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个高中生除了具备较高的学识修养外,还应该具有强健的体魄。而现实的体育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质量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并不高。应积极探寻其中原因并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形成一系列策略,来改变现在的状况。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中;唤醒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本应活泼好动,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呈递减趋势。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活动的强度都有明显的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应怎样再次唤醒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呢?本文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些思考。

一、高中生体育锻炼热情减弱的原因

1.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

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升学。学生自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便会不断受到来自于学校、家庭、同学等多方面关于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但学校管理层在社会过高的高考期望值的压力下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就是学生自己也由于来自家庭的与来自内心深处的期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高考录取毕竟还是当前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关口。而高考录取是需要分数的,分数主要来自于语、数、外等学科,那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必然就要放到考试的科目上来。

而对于身体锻炼,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快,精力相对充沛,于是便会产生“年青人”不需要锻炼的错误意识。

2.受学生自身惰性的影响,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

有调查说,如果你问高中生是否喜欢体育,回答是肯定的;如果问是否喜欢体育课,回答则是否定的。体育与体育课在这里就形成了一对矛盾。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询问过学生,他们大多喜欢看体育类节目,比如说篮球、足球、排球等比赛。但谈到为什么自己不在课堂上去加强训练时,有的学生说太累人;有的学生说,活动一身汗,过后没法上其他课;还有的说,穿的衣服不适合锻炼。学生说的种种理由也有一定道理,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的确有不利于学生锻炼的因素。但在这种种理由之下,我想还是学生的惰性使然。他们怕累、怕苦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3.受体育教师素质的影响,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

同样,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也在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思想里潜滋暗长。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认真钻研教学内容,不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甚至课堂上连基本的体育器材都不准备等等现象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消失殆尽。在“放羊式”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在树荫下闲谈,在操场上漫步,只有个别学生能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打打球什么的。一堂课下来,老师轻轻松松,学生松松垮垮,课堂效果不要说高效,恐怕连有效都不能奢谈了。

二、唤醒学生体育热情的策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上述所讲原因,只是众多因素中的几点主要因素。要想改变现状,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以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科学地培养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以此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等。

1.加强思想引导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身边人锻炼身体的故事或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心得体会,从中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地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2.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学校体育活动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高中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应该说已经相当丰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项目外,体育教师还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选择并开发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比如门球、竹竿舞、武术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时代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体能,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素质良好,走、跑、跳、投、攀登、爬越、负重等基本能力和运动能力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良好,具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精力充沛,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快,生命力旺盛。体育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直观上是体育生物效益的客观再现,是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一种宣传,这对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因此,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

体育教师的素质不仅表现在业务能力方面,更表现在优秀的心理品质方面。有调查表明,未来体育教师的健康人格特征应表现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情开朗,坚定果断,勇于开拓,多才多艺,沉着自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奋好学,知识广博,团结合作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知识经济飞猛发展的时代,体育教师更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为民族腾飞、培养具有强健体魄的现代化公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

上一篇:职高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