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时间:2022-09-05 04:04:27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摘 要】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入手,探索一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一、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摇篮

随着中国经济体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大,职业院校也担负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担。中国力争到2020年将要建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社会需求上来看,职业教育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捧。现在企业发展得相当快,很多单位出现技能型人才断层现象,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部2002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2年3月,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目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核心内容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不但符合“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调查显示,人们的工作技能无论是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是计划、组织、沟通能力,其获取途径70%以上来自工作经验。进一步验证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三、职业教育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1、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参与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以形成合作办学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因此,校企合作办学,有助于校企利益的双赢。

2、顶岗实习的合作模式。这一模式在教育实习方面比较成熟,是一种优秀的教育形式。学生在主体课程修完后,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可以提前接触到工作岗位,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同时,是检验专业知识的最好方式。

3、工学结合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学校把教学工作分为实习和学习两个阶段。一边企业实习,一边在校学习,突出了联合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工作与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有助于优化成教的教学体制,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

4、订单式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以订单的方式,将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校和企业实现联合管理的模式,共同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培养目标,实施监督和制定。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四、正确定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注重市场,服务地方

校企合作模式,地方服务性较强。面对校企合作机制,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职业培养和市场的导向性。基于市场导向性,便于校企合作方向的定位,在突出学校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的正确定位。同时,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平台,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基于企业的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合理的制定培养方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同时,职业教育要与市场相对接,注重人才与市场的对口。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计划、培养机制,都是基于市场的角度来建立的。

2、完善教学体系,合理设置专业

校企合作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实现了真正的实践性教学。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注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同时,职教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完善,那么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基础知识的突出,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面对地方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基于有效的企业调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这种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抓住市场,定位好发展方向。同时,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必须重点突出,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此外,要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特色专业的建设是校企合作下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基于地方资源优势,打造教育品牌,是处于“瓶颈”状态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强化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特色专业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且基于“技能+学历”的培养模式,体现了专业建设的完善化。在专业特色的建设下,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也为企业拓展了发展前景。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深化了教学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下的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郝克明.建立健全我国劳动者学习培训的体制和机制,终身教育国际论坛报告集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军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成果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全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文件.200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题会议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