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时间:2022-09-05 03:37:47

分析临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并观察两组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为16.67%,护理满意度为90(75.0%),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112(93.33%);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以及患者发病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患者;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体功能退化,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各种老年疾病增多,且发病率高,病情不稳定,预后效果差。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05例,年龄在52~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9±8.5)岁。其中50例为脑梗死,18例为肺癌,42例为心脏病,40例为高血压,30例为支气管炎,21例为冠心病,19例为轻度脑出血,20例为阻塞性肺气肿。随机将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临床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老年患者在患某种疾病以后,一般卧床时间较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肺炎、压疮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病情鼓励患者进行适度锻炼,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2]。鉴于老年患者的病程较长,身体素质较差,需要定时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很容易消化的营养物质。此外,老年患者很容易失眠,且长期的睡眠不足使其烦躁,进而加重病情,所以在患者睡觉之前,应该为患者准备一盆热水泡脚,整理好床铺,营造一个幽静舒适、干净整洁的休息环境,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且病情容易恶化,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细心、耐心,要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了然于胸,以便及时察觉患者病情的变化,使医生做出科学的处理。

1.2.2 用药护理方法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衰退、患病时间较长,且疾病的种类较多,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并且治疗时间较长。同时,老年患者的肝脏以及肾功能下降,用药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导致老年患者用药禁忌较多。所以,在为老年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要简单明了,注意药物合理配伍。护理人员应该熟知常规药品的药效、使用方法、禁忌证、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注意事项,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病情向医生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3]。更为关键的是,在给患者服用多种药物时很容易出现服错药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经常沟通,使其家属配合自己的护理工作,做到正确给药,严格监督。一旦发现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立刻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1.2.3 心理护理方法 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失望、孤独、恐惧以及敏感等消极的情绪,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多和老年人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认真倾听他们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建议,多和他们接触和交流,听取他们对自己病情的看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其次,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运用一些沟通技巧,多使用敬语和服务语言,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过分专业的医学术语。服务态度要和蔼可亲,对于患者提出的疑惑,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了解到患者处于哪一种不良情绪中,找出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理由,选取合适的话题进行心理辅导。最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激发患者的积极心理,使其配合护理、治疗工作,引导患者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使患者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康复速度,减少疾病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

1.3 评定标准

在对该研究两组老年患者护理两个月以后,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患者发病率以及合理用药率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评定[2]。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研究通过对两组老年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以及患者发病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的患病群体。首先,老年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禁忌,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恒心、耐心和爱心,加之老年患者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和年轻患者相比,有一定的护理难度,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掌握更丰富的护理知识[4]。老年人伴随着自身生理功能的衰退,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理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主要分为为焦虑恐惧、孤独悲观、依赖等心理特点。焦虑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老年患者顾虑较多、疑心比较重,这种心理变化除了来自自身的疾病因素和家庭因素之外,还有医院的环境以及手术、化疗治疗等都会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加强,一些老年患者在生病之后急切的希望得到医生的确诊和治疗,将解除疾病痛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护人员的身上,希望医院能够给自己分派最好的医生和忽视进行治疗和护理[5]。

其次,随着社会外界环境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年患者要慢慢地改变,但是这些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进行改变。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讲究方法,比如多和老年人谈论他们的儿孙、兴趣爱好等,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使护理效果更加显著[6]。最后,由于老年患者的家属接触他们的机会更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对患者家属进行各种护理宣教、培训或叮嘱等,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基本知识的认识,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7]。分析结果表明对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其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综上,在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主动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惯,与老年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尽最大程度取得患者家属的认可,充分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而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慧茹,刘国艳,李爽.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46-247.

[2] 孙露梅,梁慧如.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骨密度的改变与护理[J].上海护理, 2009(3):12-15.

[3] 李春艳.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上旬刊):105-106.

[4] 吴立静,那丽秋,李杰,等.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6-47.

[5] 刘春梅.分析探讨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 2011(34):1046-1047.

[6] 刘丽华.老年患者对病友病情突变的反应及护理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3):46-47.

[7] 张逸飞,祈伟,徐景.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康复护理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9):138.

(收稿日期:2013-12-04)

上一篇: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下一篇: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