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04 09:31:17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摘 要: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深刻剖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重组、提炼和整合,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下面谈一些本人做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57-01

一、教学“情境化”设计

1、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可以以实际问题作为背景,从实际材料出发,通过抽象、概括的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知识。在这里,实际问题作为材料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信息源。

如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一般是先回顾不等式的意义,由此得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推出不等式的性质。这样讲,当然是可以的,但很难激起学生的内在需求。为此我们换一种教学设计方案:甲、乙两个班开展跳远对抗赛,比赛结果是甲班4个小组的获奖率都分别高于乙班的4个小组的获奖率。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判断?学生的判断也许很多,但有一个判断可能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那就是甲班的获奖人数比乙班的多。为什么?根据直觉。这个直觉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吗?这个不等式成立吗?给出适当的数据进行验证,就会发现这个不等式是不恒成立的。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它把学生引向一种理性的态度:你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就得了解不等式的性质,这一情境会激起学生探寻不等式性质的愿望,体会不等式性质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意识,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不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 过程。因此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的平衡的冲动。

二、教学“活动化”设计

数学不应看作真理的汇集,而主要地应看成人类活动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 教学“活动化”设计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深刻剖析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注重发现过程的原则(包括实验、猜想等)。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并构建自己对数学的悟解,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数学概念、定理等获取感性认识,并进而加工整理,才能内化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我们不应将学生的主动探索看成数学学习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或简单地将其与通过教师讲授数学的学习绝对对立起来,更不应该将所说的“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实践,实物操作”。因为就数学思维的本质而言,一方面“活动”的内涵应包括实物的操作与符号的运演等;另一方面更应注重“活动的内化”。只有将层面上的操作在学生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教学的“活动化”真正设计成为让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归纳法”教学中引入“多米诺骨牌”活动;在“等比数列”教学中引入“折纸”的活动(计算对折后纸的总厚度);在“锥体体积”和“球体体积”教学中引入实物体的实验(装水或装沙)等等。这些活动或实验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它反映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为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并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教学“生活化” 设计

让学生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以致用,是数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从而也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直接的基础,但却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去认识超出生活经验并上升为“学校的数学”。

四、教学“新颖化”设计

教学的“新颖化”即是引进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初中函数的概念就体现了这一传统思想。但只从运动中变量的变化来理解函数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常值函数就不好理解。随着集合论的产生和发展,函数概念逐渐用集合的观点来描述了,就形成了近代函数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就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世界中量的依赖关系,也使函数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上应用,“新颖化”也包括新颖脱俗的获达,但这样的表达不是随意地改变数学概念、定理原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实质,而是力争这样的表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改变课本中平淡无奇的叙述方式,从学生能够探索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在平面导引课的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在现实世界中,有平面吗?可以说有,因为黑板、平静的水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也可说没有,因为它是想象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从“有”的原型出发,创造了一个“没有”的东西,而这个“没有” 的东西却在立体几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被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所借鉴。对平面,为什么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没有的东西为什么比有的更有用?

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去空谈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可苛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按着我们设计设想,而应灵活处理,让我们的教学成为活力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高 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2] 伍新春,管琳,张大均.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1.

[3] 陈 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上一篇:如何利用远教资源开展农村小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