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类教材现状思考与改革建议

时间:2022-09-04 03:04:12

【前言】中职机械类教材现状思考与改革建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现有机械类教材理论、原理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偏深、偏难。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对知识的应用,尤其是弱化了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相对薄弱,教学与社会生产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特别是综合职业技能...

中职机械类教材现状思考与改革建议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机械类教材的深入剖析,指出中职机械类教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中职机械类教材问题改革建议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力争步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制造业的发展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机械类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在的机械类中职教材却沿袭以前的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一、中职机械类教材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新兴行业的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操作人员,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知识的适用性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但是现有教材“职教”特色不明显,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现有机械类教材理论、原理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偏深、偏难。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对知识的应用,尤其是弱化了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相对薄弱,教学与社会生产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特别是综合职业技能,学生就业后难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缺乏转岗发展的潜力。

2.中职教材扫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目前,由于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一味地沿用过去中专、大专培养技术员的模式构架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显然与现在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如,不少出版社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与大专教材相差无几,沿袭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多地强调“设计”、“制图”。而对于一般的技术工人而言,“识图”才是最为重要的。

3.部分机械类中职教材内容陈旧,教材中很少体现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教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市场、企业的需求。就《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而言,部分学校还在使用AutoCAD R14的教材。作为计算机二维绘图的主要软件,AutoCAD已经从R14经过2000、2002、2004、2006、2007发展到AutoCAD 2008了,一般的机械加工、设计企业也早已不再使用R14版本了。

4.教材缺乏统一标准和质量指导。各出版单位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组织教材的编写,缺少统一管理,缺乏统一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缺少科学的教材理论指导。因而,职业教育教材出现了教材难度不一,质量高低不一的状况。如有些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等内容,而有些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没有静力学、材料力学部分内容,但包含液压传动部分。这就让教师难以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也难以把握重点、难点。

二、中职机械类教材的改革建议

1.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统一标准。教学大纲是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教学指导性的文件,是学校指导教学、安排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制定考核标准的依据。因此,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教材在结构体系上与教学大纲没有多大的出入,但在各个知识点应该掌握的程度上,往往超出了大纲的要求,存在偏深、偏难、偏多的情况。编者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及同类教材(如高教社版、劳动社版等),明确课程的要求、目的和主要的体系。

2.降低难度、控制篇幅。编者在研究大纲和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对于现有教材内容存在偏深、偏难、偏多的地方和超出大纲地方要进行适当的删减,搭建新的结构体系,编写提纲。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应严格控制教材的深浅度和篇幅,深浅度的把握通常以目前中职水平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能自主地看懂相应的内容为准。

3.依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轻理论重实践。中职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教材应尽可能避免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大篇幅的理论分析,以能够学会和掌握为原则,理论知识简化为够用。编者应安排简洁直观的插图和简单易行的实验,以发挥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和掌握动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对于以定义形式出现的概念,尽可能用实例来加以验证,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4.讲究时效性,反映前沿。根据时代的发展,编者应注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在时展的前沿。

三、结语

中职机械类教材需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读者特点,深化改革,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上一篇:粤版与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比较分析 下一篇:英语教师素质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