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4 11:54:12

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7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处理方法及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28例,死亡3例。致死原因为胰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瘘和胰腺假性囊肿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对SAP早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优势。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中西医结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7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早期即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病死率高达20%~30%[1]。因此,尽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做出诊断,选择合理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国内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笔者所在医院1997年10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3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2.6岁。按照中华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SAP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3],SAP的APACHEⅡ评分8~20分,平均12.8分;Balthazar CT分级:3分4例,4分18例,6分9例;严重度分级:Ⅰ级无脏器功能障碍者6例,Ⅱ级有脏器功能障碍者25例。致病原因:酒精性11例,胆源性10例,暴食饱餐性6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4例。

1.2 诊断 本组确诊29例,误诊2例。1例误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术后腹痛剧烈并肩背部疼痛加重,引流液淀粉酶显著升高,于术后24 h再次手术,予以胰周置管彻底引流后治愈。另1例误诊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腹痛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血、尿淀粉酶异常升高,于术后48 h再次手术,予以胰周引流术,结果发生腹腔脓肿并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1.3 治疗 治疗首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吸氧,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抑制胰腺外分泌,改善全身及胰腺微循环,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及应用广谱抗生素,密切观察血液流变学及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大黄30 g,厚朴10 g,炒莱菔子10 g,枳壳10 g,桃仁20 g,赤芍10 g,芒硝20 g,水煎250 ml,经胃管注入,2次/d。如病情好转不明显,再以此汤剂灌肠,2次/d,病情好转后给予活血、补气、养血为主的中药口服。芒硝100~200 g装入纯棉布袋中,敷于左中上腹,每12小时更换1次,7 d为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如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立即手术,行胰腺被膜切开、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腹腔置管冲洗引流术。本组保守治疗治愈26例,手术5例。

2 结果

本组治愈28例,死亡3例。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胰瘘致感染,腹腔反复出血死亡。本组发生胰瘘8例,保守治疗治愈6例,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手术,行瘘管-胃、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胰腺假性囊肿3例,于术后6个月经二期手术囊肿内引流治愈。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5例,切口裂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3 讨论

3.1 诊断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治非常复杂,容易误诊和漏诊,主要由于以下原因所致:(1)胰腺解剖位置位于腹膜后,有胃和十二指肠等脏器覆盖,炎症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2)常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使胰腺炎症状被掩盖,混淆诊断,延误治疗。(3)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检查不全面,忽略血、尿淀粉酶检查。(4)腹部 B超检查简单易行,并可重复进行,但易受胃肠内气体的干扰而影响诊断,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较B超检查更有意义,但在病情早起临床医生一般忽视CT的采用。

本组误诊2例,教训深刻。因此,出现下列情况者应考虑SAP的可能。(1)上腹部疼痛病史,尤其是左上腹部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痛。(2)动态监测血、尿、腹腔渗液淀粉酶持续升高,尤其是腹腔液淀粉酶明显高于血、尿淀粉酶时,应警惕主胰管断裂可能。本组腹腔穿刺液淀粉酶阳性14例,其中2例出现高血性淀粉酶而提示SAP。(3)B超、CT检查发现肾前筋膜增厚、局部呈弥漫性胰腺肿大伴CT值降低,胰周水肿或液体积聚,应考虑SAP可能。(4)有腹部包块,偶见腰胁部皮下淤斑征(Grey-Turner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征)。(5)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包括低钙血症,血钙低于1.87 mmol/L(7.5 mg/dl)。

(6)腹腔镜检查网膜或肠系膜有脂肪坏死皂化斑。对上腹部疼痛的患者,要考虑SAP的可能,应常规动态监测血清淀粉酶,尽快行上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确诊SAP。

3.2 治疗 由于SAP早期发生胰腺坏死、胰液外溢、胰酶引起自体消化,一方面,肠道功能衰竭使肠管麻痹,肠壁通透性增高,肠道细菌移位,全身和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另一方面,肠道释放大量的细菌内毒素进入血循环,激活一系列细胞因子,诱发“瀑布效应”[4-5],对机体造成“第二次打击”,引发MOF[6]。实践证明,早期手术不但不能减少并发症,反而增加死亡率[7]。因此,本组对确诊SAP患者治疗倾向于早期非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早期手术指征,尽量避免或不在早期进行手术。禁饮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改善胰腺微循环等非手术治疗在早期SAP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属“脾心痛”、“胃心痛”、“厥心痛”等病证范畴,其病机主要是中焦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本病治疗核心在于“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采用以“大黄、芒硝”等通里攻下、祛瘀通便中药为主,配伍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利湿等功用的中药,能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和活性,拮抗内毒素,控制全身炎症反应、减轻器官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等[8],且有激活和恢复肠道功能和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减少感染的发生。本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以芒硝100~200 g装入纯棉布袋中敷于左中上腹,每12 h更换1次,保守治愈26例。

上一篇:宫腔镜下老年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摘除126例疗效分... 下一篇:会宁县2007-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