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03 12:08:39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34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病症, 其发病率在各种脑血管疾病中占据首位, 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 [1], 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严重威胁。该病传统治疗方法是对脑循环予以改善, 常用方法包括降压、抗凝、抗血小板及静脉溶栓治疗等[2], 临床疗效均不够理想。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 采取动脉溶栓治疗时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 所有患者经体征及临床症状检查, 并与相应辅助检查结果结合, 根据WHO所制急性脑梗死相应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5例, 女29例, 年龄为45~72岁, 平均为(61.3±3.8)岁;发病时间为2~11 h, 平均为(4.8±1.5)h;将有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出血倾向明显、半年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史患者排除。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降颅内压及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动脉溶栓治疗:行Seldinger技术, 对患者行经皮动脉穿刺并给予全身性肝素化应用, 之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对梗阻血管部位加以明确;在梗阻血管一侧椎动脉或颈内动脉中置入导管, 将50万U尿激酶缓慢经注射泵注入, 展开溶栓治疗;每间隔15 min对梗阻血管展开1次造影复查, 当发现梗阻血管实现再通后将尿激酶停用, 治疗全过程所用尿激酶控制在75万U以内。在溶栓治疗开展24 h后展开CT复查, 治疗完成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以静脉滴注, 1次/d, 以10 d为1疗程。

1. 3 疗效判定 利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N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代表神经缺损越严重, 在此基础上判定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无病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为91%~100%;显著:患者病残程度判定为1~3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为46%~90%;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为18%~45%;稳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幅度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18%以上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利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 当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评分对比 对照组各时段NDS评分为:治疗前(22.5±1.4)分, 治疗后(18.6±2.7)分;观察组各时段NDS评分为:治疗前(23.1±2.3)分, 治疗后(12.5±2.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相关调查显示, 急性脑梗死在急性期时病死率达5%~15%, 而50%存活患者处于残疾状态。虽然近年来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下, 脑梗死致残率及致死率均有一定下降, 然而该病常会引发严重后遗症, 对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因此, 探讨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 溶栓治疗是促使已出现的栓塞栓子或新形成的血栓逐渐溶解, 减少脑出血维持时间, 促使脑部正常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研究 [3] 揭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 动脉溶栓治疗具有临床治愈率较高、神经损伤较轻及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 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可发挥巨大作用。本院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动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细胞出现变性及坏死后, 可导致周围区域出现灌注不足现象, 在进一步发展下可导致病变处发生可逆性缺血性病变, 形成缺血半暗带, 故而对缺血半暗带予以及时挽救、促使低灌注区域血流得以恢复是治疗关键。动脉溶栓在治疗中先经数字造影及血管造影对病变血管予以明确, 之后以较大给药浓度实现血管再通, 可直接经微导管将药物送达血栓展开溶栓治疗, 可对血液循环予以有效改善, 从而可充分发挥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动脉溶栓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 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光辉.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 26 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0(24):4710.

[2] 胡跃辉.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24(20):2435.

[3] 尚芙蓉.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17(11):1472.

上一篇: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59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栓塞形成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