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2007-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时间:2022-10-09 05:15:32

会宁县2007-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7-2011年会宁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2/10万。全年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发病呈双峰型,6、10月为发病的大高峰。6~10岁发病最多,共报告875例,占77.85%。男女之比5年平均为1.50:1,各职业以学生占比例最多,为90.48%。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报告需要加强,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疫情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6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经空气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儿童和青少年多发,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为掌握会宁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流行趋势,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现将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来源于会宁县2007-2011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个案、暴发调查等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会宁县统计局。

1.2 方法 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以了解会宁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会宁县2007-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24例, 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2/10万。2008年是2007年以来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报告病例数为743例,发病率为12.48/10万。

2.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发病呈双峰型,6、10月为发病的大高峰,6月份共报告病例242例,占21.53%。10月份共报告病例196例,占17.44%。5、11月为发病的小高峰,5月份发病190例,占16.90%。11月份发病147例,占13.08%。

2.3 地区分布 病例在全县28个乡镇均有分布,发病最多的是郭城镇199例,占17.7%,发病最少的是平头乡1例,占0.08%。

2.4 性别年龄 报告的腮腺炎病例中男性674例,女性450例,男女之比5年平均为1.50:1,发病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22岁。6~10岁发病最多,共报告病例875例,占77.85%。11~15岁123例,占10.94%。0~5岁92例,占8.19%。16岁以上34例,占3.02%。

2.5 职业分布 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共报告1017例,占90.48%。散居儿童44例,占3.91%。幼托儿童29例,占2.58%。农民、教师、干部等均有散在病例分布。

2.6 免疫史 所有病例均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2.7 暴发疫情 2008年4月20日-11月10日,会师镇、头寨、侯川、郭城、白塬、太平、柴门7个乡(镇)的9所小学,发生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疫情,共10起。持续202 d,发病503例,罹患率7.01%。2009年4月10日-6月5日头寨镇、汉岔乡的3所小学,发生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疫情2起,持续56 d,发病58例,罹患率4.03%。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发生后,县疾控中心采取了隔离治疗传染源、广泛开展疫苗应急接种或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学校建立日报告制度、学生每日实行晨检、追踪学生缺课原因、对教室经常开窗通风、近期停止学校举行集体活动、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3 讨论

5年的分析结果显示,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散发与暴发共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人群免疫水平低下及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有关。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且有大、小两个高峰,6、10月份发病最多,5、11月份次之,这和学生的上学在校时间一致。病例的分布城乡差别较大。

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是:(1)腮腺炎疫苗是二类疫苗,价格高,一些低收入及流动人口家庭不能承受其费用,社会宣传的广泛性与宣传力度均不足[1],使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极低,存在着免疫空白,大量易感人群不断的积累。(2)乡村医生对丙类传染病报告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发病例报告不及时,失去了早期控制的最佳时期。(3)由于学校内传染病的报告体系不健全,在农村学校均未设医务室,无保健医生,部分学生患病后症状轻微,仍坚持上课,不能做到有效隔离,导致流行性腮腺炎在学校内暴发流行。(4)在农村,群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再加之农村乡镇小学环境差,活动范围小,学生之间接触频繁,使疫情蔓延扩散,出现了第二、三代病例。

根据会宁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疫情,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对18~24月龄儿童进行MMR联合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还要开展对托幼机构儿童、中小学生MMR或MM联合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2)加强对乡村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3)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4)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领导,加大督导的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2]。(5)加强社会宣传是提高腮腺炎相关疫苗接种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孙美平,范晨阳,刘东磊,等.北京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81-382.

[2] 曾云鹤,刘晓强,秦明芳,等.云南省2002-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7,23(1):37-38.

(收稿日期:2012-02-28) (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篇: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下一篇:妊娠合并羊水过少的围生结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