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复习法”引领高三生物复习

时间:2022-09-04 11:35:16

“问题复习法”引领高三生物复习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文字叙述多,因此在高考复习时,找不到有效的复习方法。所以高考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所谓“问题复习法”,就是以课标为依据,围绕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进行复习的方法。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问题引领;有效性

一、问题复习法的理论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

二、问题复习法的教学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阅读有关信息、分析近几年来各种综合科试题,发现综合科具有“新情境、浅知识、大范围、重能力”等命题特点。学生在基础年级对课本中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高三复习如不出新招,简单地重复,势必会让学生听起来索然寡味,缺乏学习兴趣,降低了复习效率。处理好时间紧与课本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点复习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面有限而考试命题涉及范围广等矛盾,是实现高三复习的高效、有序的保证。综合科考查因受到考试时间、综合特征等的限制,考查中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甚至考查的知识不一定是本学科中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将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等社会生活、最新生物科技进展、科学发现史等通过对旧知识拓展、提出与实际应用相关问题、实验现象展示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耳目一新”之中感觉“大有文章”,从而精神振奋,积极思考。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复习中,加入了疯牛病病因及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中有关朊病毒的成份及感染作用机理,信息一给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面带疑惑,因为朊病毒的有关信息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平衡――生物体内都有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串联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任何一件事物中都常常蕴含着多学科知识。因此通过对事实背后的知识的挖掘,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明辨基本概念,同时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围绕某一个具体情境,因此打破了知识章节甚至学科界限,可以真正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统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最终还原成生物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知识可以通过提问串联起来,同一知识也可通过不同角度反复提问让考生深化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复习法是实现生物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生长素的发现》时,学生在以下问题引导下进行探究:(1)预测达尔文的四组实验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2)达尔文在试验中是如何进行对照的?(3)第1组说明什么?(4)第1组和第2组对照说明什么?(5)第组1和第3组对照说明什么? (6)第组1与第3、4组对照说明什么?(7)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多媒体提供相关的材料进行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或者结合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课外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说问题复习法是实现生物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4、问题复习法可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问题复习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的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虽然问题教学早就被许多人采用,但是要使问题教学法符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就要解决当前“削足适履”式的问题教学法,打破教师的课堂权威,变灌输学习为发现学习,构建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为核心的“问题复习法”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高三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复习法”,有利于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和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动机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与《薛仁贵荣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