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点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4 11:12:51

锚点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锚点探究教学法及其地位,对其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做了分析,阐述了锚点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锚点探究教学法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7-01

一、锚点探究教学法定义及地位

“锚点探究教学法”是指通过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锚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消解”具体的“锚”,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方法。其旨在基于教学内容与提供的相匹配,以形成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锚点探究教学法”的形成与构建,进一步落实了“关于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精神,对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锚点探究教学法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锚点探究教学法,逐渐成为江苏扬州课改进程的特色产物。初中生物是注重生物基本属性的教学,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锚点探究性教学活动,可以深化课程内容,在教学情境的构建中,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紧扣大纲要求,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上,更加地科学合理。同时,在锚点探究教学活动中,基于“引锚”、“探锚”、“悟锚”的教学环节,深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基于引锚,创新性构建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课程内容,都是情境创设的关键。锚点探究教学法注重引锚环节的构建,即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紧扣课程内容,创新性的构建教学情境。同时,引锚的教学环节,给予了师生充分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情境可以灵活新颖,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选择性学习。并且,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探究性问题,以形成物景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其中“物”突出了探究性,“景”突出教学环境的营造。

(二)基于探锚,开展合作学习。引锚突出了教学的探究性环节,引锚可以基于“锚点”,构建合作探究的过程,其中关于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等的活动环节,突出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一改传统的“被动状态”,在生物的学习中,做到注重攻击,各个击破的学习状态。同时,引锚是调动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的最好时机,有助于师生双边的教与学。合作交流可以巩固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悟锚,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关于悟锚,是锚点探究教学的核心环节,其巩固了课堂教学效果,从实质上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识记。该教学环节为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提供了丰富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基于“探锚”中,关于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自我构建,以强化自己的理解。而且,在充裕的“悟锚”时间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系统化的知识迁移,以完善生物学习体系。

三、锚点探究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锚点探究教学法的开展,在于“引锚”、“探锚”、“悟锚”等的教学环节组织,已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锚点探究教学法的创新性,在于教学情境与提供的匹配,以构建系统的“锚点”。同时,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多元化评价的达成都是锚点探究教学法运用于生物教学的关键。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关于锚点探究教学法,在于引锚环节的开展。引锚教学设计的构建,在于教学的情景化,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紧扣课程内容,已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对新知识,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于学生的视野中,这样便于探锚环节的开展。于此,锚点探究性教学在于引锚,而引锚在于情境的创设,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展,需要循序渐进,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例如: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诸如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等,以形成丰富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基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需求,在情境中创设教学问题,已形成系统的引锚教学环节。

(二)以合作学习为中心,开展探锚教学。对于引锚中的问题情境,构建探锚教学体系,是承前启后的环节。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便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基于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探锚”学习的各项活动,其中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落实,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例如:关于《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探究”“膝跳反应”,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结合好相关知识,对自身实验现象进行阐述。这样,基于自身实验操作,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探究工作的深入。

(三)以多元化评价为原则,开展悟锚教学。悟锚是巩固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悟锚的教学开展中,要基于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所学知识,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交流,教师综合自学情况、合作学习效果、测试达标程度,进行系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细致的归纳和评价,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优弱点。例如: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尤其是关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集中程度、思考发言率等,进行综合性的考量,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

四、结语

锚点探究教学法在“物景”上,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加工,突出了教学内容与提供间的紧密相扣,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同时,在锚点探究教学的开展中,要落实好“三锚”的组织工作,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钱小龙.教学设计锚点的理论阐述及其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2]金建生.教学设计锚点的内涵及生产[J].教育发展研究,2011(Z2)

[3]杨建军.“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2)

[4]李解丁.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36)

上一篇:中学音乐改革之策略 下一篇:生物实验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