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时间:2022-09-04 10:15:07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意识的淡薄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2-02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概述

1.1情感教育的含义。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并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使受教育者在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由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将自身与教材中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达到三者的统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涉及的因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涉及教师、教材和学生等三个方面。从教师来看,主要是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从教材来看,主要是指教材中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学生来看,主要是指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对教师的反应以及对教材的体验等。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作品的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性、灵魂、生命觉悟、创造精神等,构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世界。

2.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尽管一直在呼吁"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思维培养",但大部分教学仍然以考试为目标。初中语文教学首先面临的是激烈的中考,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来说,中考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源、教学资源、教师待遇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通向高中、大学的道路,也是摆脱贫困落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教学目标单一地定为提高考试成绩,初中语文教师只能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化解为枯燥无味的认知知识,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将重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录并背诵,而很少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思考语文教材中作品的情感价值;同时教师还急功近利地带领学生开展中考的题海战术、大量死记硬背的默写、满分作文的公式化结构分析,对情感教育的开展少之又少;加上农村资源诸如课外书籍和网络资源的匮乏,更谈不上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3.1引入导语,创造情感氛围。在语文的教学中使用导语是极为关键的,也是课堂上课的第一步,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文字和句子的学习,而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引入,利用简单的导语来为整节课奠定一个基调,一旦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以后,就会慢慢地"走进"这节课。

例如:在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这一节课时,通过文章的名字我们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情感,中国人真的失掉了自信了吗?这就要求老师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样环境下提出此问题,又是怎么样进行反驳的。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论调弥漫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众多,为了鼓舞民族的自信力,鲁迅写下了这篇文章。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培养。

3.2通过朗读唤起情感。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饱含感情朗读课文,注意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朗诵,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教学本课时,应始终将朗诵贯穿其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理解,然后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尤其要把握作者恳切真挚的情感,再要求学生进行集体朗诵,并指出不足之处,随后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脉络和情感,并要求大家再次朗诵,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切实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诵,教师选好合适的音乐,让学生来朗诵。学生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的感染,渐入佳境,从而体会作品的情感。例如高尔基的《海燕》,教师在教学朗诵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尤其是从"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这句开始,高昂的感情贯穿其中,配合《命运交响曲》更能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战斗激情的散文诗中,自然在朗诵时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3.3情境教学,激感。充分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情感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需要老师有饱满的热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老师应该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当中的情感因素。现代教育学家蔡元培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准确阅读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献,可以进入佳境,感同身受,寻找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讲到《我爱这土地》这一首诗文时,诗人在当中写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要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描写,表现了诗人一种悲痛的情感,"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此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怎能不引起学生们心目中强烈的共鸣。对于初中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最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便是真实的情感。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做一个情感的引路人,让学生主动去进入这个状态,感受其中的情感熏陶,这样最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一方面迎合了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蓉.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2年11月。

[2]周宏.浅析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2012年4月。

[3]余彦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素质教育,2012年第3期。

上一篇: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新探 下一篇: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激发和整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