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04 05:36:22

信息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建议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就普通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而言还有待改革与创新。我国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发展较晚,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课程建设经验,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有不少问题。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认识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完善计算机教学的理论方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本文以中职计算机教学为中心,总结了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时代 计算机教学 建议

一、 计算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

我国计算机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过于注重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关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现行的计算机教材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计算机的发展史;第二,通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第三,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内容的设置比较枯燥、乏味,与计算机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差距,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1]

2.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不同的地区教学条件不同,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以及学生自身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2)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3)自主学习意识差距较大。

3.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总体素质水平不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浓厚兴趣。并且,少数的老师的教学专业性相当差,专业素质也不高。

二、 提升中职信息课程的教学方针

1.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传统的授课来看,教师只是系统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做一遍陈述,课本中体现的教学意义概括一下,然后正式的进入课堂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好的效果,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讲到每个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需要陈述的意义。所以,老师的授课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去思考,把课本中重点内容同时体现出来,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去听课,提高教学质量。举个例子,可以把最基础的计算机课程的开课的开始以一些问题的形式进行,可以提问,不会操作计算机和不会计算机原理算是21世纪的文盲吗?然后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学生被问题所吸引,就可以切入正题了,最后做出一定的总结,分析出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性,没有计算机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努力学好计算机课程。这种授课方式的开始,是非常有效果的。在课堂中,比如学习数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再次的提问,大家都去过超市,超市里的产品是非常多的,都有自己的价格和数量,如果一一记住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如果影响了工作效率,顾客也是等不起的,如果使用计算机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了,可以使用扫描仪,只需轻轻的一扫就都解决了,还可以提供给顾客一个收货单,不只是超市中需要这种服务,图书馆、火车站、高铁、各种银行卡、学生卡都需要。但是要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就需要学好这门课程了,大家可以理解了其中的工作原理,其中的数据库程序设计就可以使你明白其中的工作原理。这样学生既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知道了自己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2]

2.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想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秀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是可以满足许多需求的,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举个例子,在学习PHOTOSHOP时,可以先给学生展览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做出一定的特效,学生会被这些画面所吸引,就有学习的欲望,就想自己也能做出这种效果,这样课堂教学的气氛就提高了。

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提高主动去学习、探索的动力,学生就想主动的去学习。WORD输入汉字也是一门课程,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简述,告知学生WORD和画图、记事本一样,都是一门程序课程,它可以用来处理文字,在WORD的启动中,和画图、记事本是相同的,在【开始】程序中查找,可以打开这个程序。然后为了吸引学生,进行提问,(1)如果不关闭WORD窗口,如何打开“记事本”窗口? (2) 怎样操作能快速切换、显示这两个窗口? (3) 怎样操作能同时显示这两个窗口? (4) 比较“Word”窗口和“记事本”窗口的异同? (5) 在Word上能练英文打字吗?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容易接受。

3.在教材运用中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3.1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基本操作。

从计算机应用技术看,最基本的内容是“操作基础和“使用基础”,因此,教材中应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应用”打下基础。

3.2在技术教学的同时渗透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内容。

在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融入到技术教学中。这样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如何更好地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现代交际:下半月》,2011,12.

[2]茅凯.新课改下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探析.《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