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对策

时间:2022-09-04 02:39:32

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对策

[摘 要] 本论文在对独立董事制度现状作具体深入的描述后,认为在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并没起到显著的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绩效的作用。然而,独立董事制度的推行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针对目前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笔者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制度 对策

随着近几年来对股市规范力度的加强,一大批上市公司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再加上一些改制的国企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激励不足和约束乏力,导致了内部人控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股民的利益,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权力监控与约束,防止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专权,成为谈论的焦点,而其中谈得最多的是需不需要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以及如何实现独立董事的制约作用。自中国证监会2001年8月《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独立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建立有了制度基础。如何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一、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失效原因分析

1.独立董事难以摆脱主要股东影响,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有效监督的前提。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如果说独立董事是作为公司整体利益的代表进入董事会,以主要股东及派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在上市公司中代表主要股东利益者为主要监督对象,那就不应由被监督者来选择或决定监督者的候选人,否则我们就不能指望选举出的独立董事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2.独立董事无足够能力发挥监督职能

(1)独立董事人数少、比例低,难以形成制约力量。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人数居于劣势,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难以形成一股对大股东代表和执行董事的制衡力量。

(2)独立董事时间经验有限,获取的信息不完全,难以做到监督到位。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多由经济学、法学教授等担任,其对公司经营、财务的敏感性不能不令人怀疑,也很难对公司经营提出专业性意见。加上独立董事可在五家上市公司同时兼任(据《指导意见》第1条规定),其只能投入相当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到所服务的公司,无法及时接触到公司正在发生的情况,其在获取公司经营信息的渠道上就必须依赖于执行董事和管理层的介绍和相关记录。

3.独立董事缺乏责任、权力与利益机制敦促其行使监督权

权责一致是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动力。我国《指导意见》中除原则规定“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之外,未对独立董事的责任予以明晰。这一方面使得独立董事为避免与执行董事、经理产生直接冲突的麻烦而怠于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滥用监督权的空间。应当说,独立董事监督权是一项权力,同时也是一项不得放弃的义务,缺乏责任约束机制将使独立董事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监督职能共享影响监督效能

首先,二者都将对公司财务的检查监督作为核心内容。其次,二者都有权监督董事、经理的违法行为。最后,二者均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从证监会的《指导意见》来看,在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如何做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定位区隔及其协调问题只字末提,而现行的《公司法》对此更是滞后。因此在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的制度后,我国的上市公司监事会很可能会落入要么无事可干,要么不知道干什么、如何干的尴尬处境,继而与独立董事发生监督职能上的重叠与冲突。

二、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

1.独立董事行权资格问题,独立董事如何真正独立的问题

(1)从独立董事的推选上保证其“独立性”。独立董事是作为公司整体利益和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代表进入董事会,但实际上独立董事由谁来提名,如何选举产生,将决定着他将代表谁的利益。笔者建议按照以下方法推选独立董事:由于我国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所以排除排名前三名的股东之选举权,由其他股东实行独立董事的差额选举,并建立一个由上届独立董事占多数成员组成的独立董事任命、提拔委员会。这样,从推选上保证了独立董事不被大股东操纵,从而保证其独立性。

(2)从独立董事的数量上保证其“独立性”。关于独立董事的数量问题,有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结论是:独立董事的数量和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一种曲线效果(陈宏辉,贾生华,2002)。但是目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比例还是过小,影响到其独立性的发挥。因此,应当在《指导意见》规定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独立董事的比例。

(3)赋予独立董事相应权利以明确其行权的资格性,从而确保其“独立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处理好与监事会的关系和分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考虑将独立董事的功能界定为对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业务行为的妥当性进行监督,监事会应对其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就公司的财务审核和控制方面与监事会进行协作,独立董事不能享有独立的财务监督权。另一方面,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应当至少享有:要求企业充分信息披露的权力、要求其他董事在决策过程中遵守各项法规的权力、特别否决权、要求企业设立程序或者由独立董事自行制定程序的权利、特别申明权和获取报酬权等基本权利。

(4)实行独立董事的间接薪酬制度,以保证其“独立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建立独立董事的间接薪酬制度。即其劳动报酬不从公司直接领取,而由非赢利的自律性中介行业组织根据一定的规章发放给独立董事的一种薪酬制度。这首先要求建立信用中介组织,比如证券业协会下设非盈利自律性组织独立董事协会等,培育独立董事人才市场,由公司向协会报告独立董事的新酬预算,协会向公司收取年费,独立董事从协会领取各类报酬的方式进行。

(5)严格独立董事任职的专业资格,以保证其有能力“独立”。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从对独立董事的专业资格及能力要求来看,目前,我国缺乏大量合格的独立董事人才。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士,难以担当重任。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有关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设计,笔者相信,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已经解决了行权资格的命题。

2.独立董事的行权意愿问题,也即其激励问题

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不仅应来自其法定的职责、工作的成熟感与荣誉感等,也必须来自合理的薪酬。国际上有关独立董事报酬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应取酬,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独立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取得报酬。笔者认为,利益趋向是人的本性,在目前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工作中,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既要考虑独立董事与公司的无重大利益关系,又要做到职责相称,利益相符,本着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使独立董事的工作与其成果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调动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进一步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设计是解决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信息约束和时间约束问题以及有效性的持久保持问题。笔者建议: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方式规定:第一,独立董事有信息获取的权利,当该权利行使不畅时,独立董事有权在上市公司公告中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并加以说明。第二,为了独立董事能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建议对独立董事的基本工作量和时间加以明确规定。第三,为保证其独立性,规定独立董事任期届满不得连任,并不可到关联公司继任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关键是要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可从独立董事的推选机制、人数比例、职权范围等方面加以保证,而建立注册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独立董事制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结语

本文在对独立董事制度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不明显,分析其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独立董事行权资格问题和行权意愿问题两个方面入手提出独立董事制度的机制设计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能对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发挥积极有效作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明华 马守莉: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中国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制度环境[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2]魏 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3]王跃堂 赵子夜 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6,5

上一篇:中小连锁零售企业实施数字化品类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