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04 01:44:04

急性脑梗死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发病72h内急性脑梗死病人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CD+4,CD+8,CD+4/CD+8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3型,分析CD+4,CD+8,CD+4/CD+8与脑梗死轻重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度、重度病人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病人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中度、重度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关键词:脑梗死;CD+4;CD+8;CD+4/CD+8

中图分类号:R743.1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1007)12-1198-03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人,其中80%是缺血性脑卒中。众多医学工作者在其病因、病理、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自从免疫一神经一内分泌网络假说提出以来,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研究为探讨多种疾病过程、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线索,成为重要的热点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组病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4.47±10.37)岁,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了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并排除感染、肿瘤和免疫异常性疾病等。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男16名,女14名,年龄(65.35±7.64)岁,均为我院门诊体检者,除外心脑血管病(包括无症状性脑梗死)、免疫、血液系统等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脑梗死病人在人院当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评分结果,30例脑梗死病人中轻度(>40分)13例,中度(21分~40分)10例,重度(≤20分)7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脑梗死病人发病72h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2mL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2h内送检。采用美国BID公司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采用CellQuest功能软件进行参数获取和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x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病人,CD+4,CD+4/LD+8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详见表1。

3 讨 论

T淋巴细胞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表面标志有两大类:一类为T淋巴细胞所共有的CD+3标志,另一类为亚群特有标志,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把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成两个功能不同的亚群: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亚群识别由(13~17)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并受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限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辅助T淋巴细胞转变为效应细胞,辅助B淋巴细胞生成抗体等作用,起到诱导和辅助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称为T辅助细胞(Th)。而CD+8T淋巴细胞识别由(8~10)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并受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类分子限制,具有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毒作用,起到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称为T抑制细胞(Ts)。两者的互相诱导和制约调节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平衡。CD+4和CD+8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脑梗死病人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中、重型脑梗死病人随着病情加重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提示急性脑梗死后病人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中度、重度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马荣等研究急性脑血管病(AVCD)无论有无应激反应,均有细胞免疫紊乱,其程度存在差异。无应激反应组仅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降低。有应激反应组在此基础上还表现为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进一步降低;T细胞亚群CD+4及CD+4/CD+8降低,CD+8升高。说明AVCD后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并与应激反应的程度有

关。只有并发应激反应,才出现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应激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亦有研究显示,脑血管病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不取决于病变的性质(梗死或出血),而病灶损伤的部位和其程度可能是其决定性因素。有实验发现,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即基底节区>脑干>顶叶>颞叶>小脑>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谭盛等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预后有关,脑梗死发病第3天的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越高,脑梗死后第20天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越低,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脑梗死后的免疫功能下降主要在发病后10d以内,这一时期成为临床上预防感染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感染的诱发因素(昏迷、瘫痪、卧床、排痰不畅、导尿等),就不必常规应用抗生素。建议在脑梗死发病后常规应用丙种球蛋白或抗生素10d左右。

Berczi认为脑梗死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活动增强,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但Fiorina等观察到脑梗死病人受损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无显著关系,但与血浆褪黑素(MT)水平的降低有关。Frenkel等认为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鼠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前给予CD+4T细胞,可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Kilic等用大鼠缺血模型(闭塞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2h)所进行的实验表明,在缺血前给予MT(4mg/kg)能使梗死体积减少40%,显著改进神经缺失积分,并且还证实外源性MT和内源性MT具有同等的功能。

故应在脑梗死病人中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更深入研究,以求进一步明确炎症免疫反应在脑梗死的病因、病理、发病过程、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新的治疗措施。

作者简介:吴小妹(1972―),女,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邮编:030001);牛小,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上一篇: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时边支血管累... 下一篇: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及其与他汀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