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针灸治疗脑中风

时间:2022-09-03 01:58:34

谈谈针灸治疗脑中风

摘要: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不同穴位对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后遗症期进行针刺治疗,针刺疗效均显著。

关键词:针灸治疗;脑中风

脑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脑卒中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当代医学研究与争论的焦点。

针灸疗法是一种纯自然的疗法,它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的经络腧穴而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历代医籍从《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到《针灸大成》都有针刺治疗疾病的记载。针灸治疗作用是针灸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及器官功能具有多方面、多途径的调整作用。针灸之所以能够防治疾病,正是基于针灸的调整作用。是通过激发、调整和促进机体的内在因素,从而实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目的。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传统针灸经络学说的角度形成了辩证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等经典选学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阴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脏腑的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内经》称之为“解结”。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由于引起经脉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内经》中又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对于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酸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

2 扶下邪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偏补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多在扶正时用之。偏泻的腧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多在祛邪时用之。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

3 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偏补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多在扶正时用之。偏泻的腧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多在祛邪时用之。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心、肝、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失调,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

3.1肝阳暴亢 督脉 “入属于脑”,水沟属督脉,内关属手厥阴经络穴,可开窍醒神,为治疗中风的主穴之一。三阴交既可疏通经络,又可滋肝肾之不足,为标本兼治之穴,亦为治中风主穴之一。太冲平肝潜阳,清泻肝火。曲池、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疏通经络。

3.2风痰阻络 水沟、三阴交、内关已如前所述。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相配,健脾利湿化痰。余穴疏通经络。

3.3痰热腑实 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再配以通便要穴丰隆,共达通腑清热之效。余穴已如前所述。

3.4气虚血瘀 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气海、肾俞补益元气,足三里补后天之本以益气行血。若加灸,其效更著。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有助阳止汗的作用。余穴已如前所述。

3.5阴虚风动 针用补法,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故以肾俞、太溪补肾阴而治其本。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用心与心包经的原穴祥门、大陵调心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交通心肾而治心烦失眠。余穴已如前所述。

4 中风急性期治疗

4.1风火闭窍 督脉 “入于脑”,水沟属督脉,刺之可开窍醒神。十宣放血为急救常用之法,可通调十二经脉气血以开关通窍。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心包为心之外卫,既可代心受邪,又可代君行令,心主神明,故针内关可调神开窍,使心神复明。太冲、风池可清肝熄风。

4.2痰火闭窍 水沟、内关已如前所述。十宣既可通关窍,亦可泻热。脾为生痰之源,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以蠲化痰浊,通便清热;配天突可增强豁痰之效。

4.3痰湿蒙窍 针用平补平泻法,十宣点刺出血。水沟、十宣、内关已如前所述。足三里、三阴交相配可健运脾胃,以温化痰浊。再加丰隆可增强豁痰之功。气海可温通阳气以治四肢不温,又可助脾胃之气而化痰。

脱证:以大艾炷灸关元、神阙,无问壮数,以危候转轻为佳,足三里可针灸并施。水沟、内关平补平泻法。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又联系命门之真阳,故为阴中有阳之穴;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故取任脉 的关元、神阙两穴重灸,以回阳救逆而救虚脱。足三里可益气养血。水沟、内关开窍醒神。

5 针灸疗法

介入中风患者在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如面瘫、肢体偏瘫、吞咽障碍、失语症、失眠等方面的治疗能取得独特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疗效[1]。

5.1针灸对消化道的无能运动,消化腺的排泌,胆道的舒缩功能等均有调整作用 针刺卒中患者膻中、天突、合谷和巨阙穴可使正常食管壁蠕动增加、增强,管腔放宽。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等穴可使便秘患者直肠蠕动增加,便意出现。有关研究[2]表明适量的针刺可使延髓周围神经运动纤维产生兴奋,恢复舌部的随意运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廉泉治疗“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针灸资生经》 云:“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上气,呕沫,舌根缩急,下食难。深刺廉泉可激发舌咽之经气,通利舌咽”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5.2针刺对肾脏泌尿功能、输尿管运动、膀胱运动和尿道括约肌舒缩功能等,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针刺卒中患者的照海、阴谷穴对肾脏泌尿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卒中患者尿潴留针刺会阳、中膂俞穴最为显著,水道穴次之,委阳、列缺、照海穴更次之。《奇效良方.遗溺失禁》中云“盖心属火、与小肠为表里,气所以受盛,是肾属水,合膀胱表里,水注与膀胱,而泻于小肠,实相交通也,若心肾气弱,阴道衰冷,传送失度,必遗尿失禁。病位在 膀胱失“神”之调摄”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刘志顺等[3]采用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研究,研究方法不论是采用针灸单一方法,还是针灸并用配合电针或其他疗法疗效皆优于药物治疗。穴位远取三阳五会之百会,意在醒其神 、御其气、升其阳而固摄下元,使膀胱舒缩有权;四神聪为经外奇穴,配合督脉线上的额中线,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调髓海的功效.近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以通调膀胱气血,配足三里,三阴交补益气血,诸穴相配开窍醒神、补肝肾,益髓海、通调气血,使膀胱开阖有度

5.3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大脑,针刺能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②周围神经,针灸对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等治疗,证明针灸对周围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近年来临床报道[4-5]针灸治疗中枢性面瘫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最常选用的穴位是合谷穴。“面口合谷收”明确记载于“四总穴歌” 面瘫此穴“能上能下,能开能阖,能补能泻”百会灸可通络补阳,补络脉之虚,扶机体之正气,标本兼治。治疗效显著。

5.4自主神经系统 针灸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太冲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用原穴祥门、大陵调心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交通心肾而治心烦失眠。中风患者常因形体功能的改变而焦虑。针刺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且经济安全,易为广大患者接受[6],可用合谷透劳宫,外关透内关,太冲透涌泉,长针快刺秩边,足三里调理阴阳,调畅气机。治疗焦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

5.5中医认为脑卒中后致患者肢体感觉障碍是神机失用病机当属内伤,或气血虚弱,脉络空虚,或风、痰、湿邪乘虚所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治疗以头穴针刺或头穴埋线等[7],通过羊肠线在头皮下的生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信息和能量传入颅内,以达“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治疗目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感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以浮针疗法通过增强对皮部、经筋的刺激,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根据“针致病所,”“以痛为腧”的理论,浮针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周围,针体运行在皮下,针尖直向病灶,且留针时间长,能振奋皮部和经筋之气,促使经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行气活血,活血通络、滑利关节、通络止痛的作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素问.保命全形论》指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曰:“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承淡安在《运针不痛心法》一文中写到“刀割针刺,人皆知痛,病者临针,已存畏心,先为解释,以安其惊”,强调“移减其心灵之专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8]。

6 护理

6.1生活起居护理。

6.2情志护理 家人应体贴同情体谅患者“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化郁为畅,疏泄情志。建立豁达乐观的心胸使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6.3饮食调护 多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腹痛者饮食宜节制。

6.4运动注意相因相宜 ①以动为恒,《吕氏春秋》……②身心并重,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身心并重。动可强筋壮骨,滑利关节,行气活血,疏气通络,动静结合,形神兼备;③相因果相宜。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个人爱好,及客观环境,选适宜运动时间运动方法和运动量。适可而止,切不可操之过急。贵在坚持,重在适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医疗法已经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重视。针灸疗法在医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证明了它的奇特疗效和彰显出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证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不可忽视。针灸治疗将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中不断发挥它的奇特优势。中风患者也将在不断进展的疗效中树立信心,逐渐克服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女卓,李璞.中风知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6.

[2]胡雨华,何晓华.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疑难杂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0):31.

[3]刘志顺,王杨,徐海蓉,等.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尿失禁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42(2):73-75.

[4]李珍,陈劲.针刺治疗外伤性中枢性面瘫12例[J].甘肃中医学院报,2004,21(4):42-43.

[5]方晓丽,郑魁山.“温通针法”“针刺合谷、风池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面瘫”[J].中国针灸,2006,26(SI):6-7.

[6]何林丽,蔡定均,等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忧郁共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4):294-298.

[7]王国富.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500-502

[8]承淡安,承淡安针灸师承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32.

上一篇:草酸钙结晶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与探讨 下一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