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03 12:52:09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依据新课程《有机化合物》必修模块与《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在理解有机化学基础起点、研究有机化学知识点、用好教材、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就《有机化学基础》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作为策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有一般“策略”所具有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特有的涵义。在新课程理念下,国家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了适应这样的形势,笔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细节问题,在宏观层次上展开了对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1.总教学策略

《有机化合物》必修模块与《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必修模块的知识难度不大,是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常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拓展太多,不能对有机物进行归类学习,不能上升到官能团的角度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也不能从有机物的结构来分析有机反应类型等,更不能有一步到位、一步到高考的思想,况且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高考试题的要求、层次是不同的。选修模块则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对有机物进行了系统分类,从官能团的角度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学习,学习时可从结构决定性质的高度,对各类有机物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反应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有机合成的学习,要注意合成路线的设计,主要围绕着有机物基本性质的应用来展开,不要为了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而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机化学反应,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开放性策略

开放性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突破现有教材的限制。通过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等手段,开放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2.1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可以引发教学过程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同时引发开放的学习结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往往以教学情境作为起点,以开放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过程中使思维获得发散,再对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主要原因或结果,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获得有机化学学习所必需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从中感悟到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2形成开放的师生关系

应改变师生之间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又是教学活动共同设计者与参与者的关系。同时,可通过兴趣小组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使学生的老师变为任课老师及学生自己寻找到的学习伙伴。

2.3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

为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应向学生提供课本上未作介绍的相关化学资料,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来解释或从理论上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如高分子材料问题等。

3.用好教材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保留了《化学2(必修)》中的“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活动栏目,通过“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可以建立选修化学与必修化学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中的这些栏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这些栏目承载着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对学习知识的巩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栏目的教学,不仅是落实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实现对学生科学过程、方法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与途径,“知识支持”为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提供了必要的结构与反应原理方面的知识,与其他模块教材的相关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等属于资料性栏目,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对有机化学的了解不作为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课内讨论、探究学习与课外阅读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分担与共享策略

有机化学教学中要实现“自主”、“开放”,要让学生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来,这堂课就要充满着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人际关系的确立。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生—生关系。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分担与共享关系的假设。分担:集体中每个成员应当分担他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情感负担,真心实意地帮助其越过这种障碍,消除这种负担,并从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作所进行的事业远比竞争有意义;共享:分享他人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和进步的喜悦,并由衷地在言行中表露出来,同时也共享他人获得成功的成果。

在教师对学生分担与共享的引发诱导下,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分担与共享也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并得到强化,这就使课堂教学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氛围,人的安全需要获得了充分的满足。此时的学生会有一种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爱与归属需要的欲教师调控教学氛围的目的并非是要在整整一堂课的进程中都使学生处于群情激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一堂课中既要有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的高潮阶段,又应有情绪舒缓的低潮时期。即使在高潮阶段,教师也要根据认知内容的复杂程度的不同来调控学生的激奋水平,使学生的激奋水平与认知对象的复杂程度相匹配。

5.引导探究的策略

杨振宁先生说过,人们的学习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两大类,而体验性学习比接受性学习更为重要。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常用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探究性学习,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5.1探究的内容

探究性内容一定要具有探究价值。探究的价值应体现为:通过探究,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教师首先要考虑:该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要进行探究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如果要进行,就需要通过何种途径?学生的自主探究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对于需要探究的课,我们就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探究式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在注重探究方式的同时不应排斥讲授式,更多的情况是两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交替应用,做到“讲中有探,探中有讲”,两者取长补短。

5.2探究的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也是现代教育提倡的精神。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有机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理论探究,也可以是实验探究。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变未知为已知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但在某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其中一两个要素的,这个教学过程就具有了探究的精神,不一定总要求是完整的探究过程。

5.3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探究性学习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解决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作出评价。

无论有机化学教学如何改革,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教学是否真正有效上。教师如能不断优化、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和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使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批准号BY[2012]G215)成果。

上一篇: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下一篇:声光漫谈 第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