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话剧如何言商

时间:2022-09-03 12:28:14

商业话剧如何言商

话剧诞生数千年来,其创作的目的几乎都不是为了赚钱。自20世纪高度商业化的美国起,形成了以盈利为第一目的的百老汇戏剧。中国话剧始于1907年,伴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推行,话剧艺术也日益披上了商业的战袍。

当下,除了非话剧出身的明星表现出对话剧的高度热情之外,广州投身话剧的民营团体已经从10年前的一两家增加到眼下的将近30家;话剧市场的繁荣景象甚至已波及海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演出阿加莎·克里斯蒂剧作最红火的市场,其英国版权经纪公司已经向上海现代人剧社打听:明年你们准备签哪一部小说的话剧改编权?话剧似乎不仅迎来了1949年以来的第一个春天,而且正奔向黄灿灿的康庄大道,然而其市场上的商战,也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话剧的春天:“艺术”与“商业”联姻

今年,演员沈小岑成了“大忙人”,她主演的百老汇歌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两年在国内19个城市,演出超过300场,吸引观众人数超过50万人次,票房突破1亿5000万,开创了中国音乐剧产业元年,创下中文版音乐剧市场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等多项纪录。今年《妈妈咪呀》中文版11月1日至11月14日登陆广州大剧院,12月24日至2014年1月19日返京巡演,以强势的“舞后”风采再燃戏剧市场。

像沈小岑一样忙碌着的戏剧演员,其实还有很多。在一股中国戏剧热潮的吸引下,全国各地歌剧院兴建,不仅一些长年在海外游走的中国戏剧人纷纷回归,就连国外的部分歌剧家们,也纷纷争抢“中国机会”。国家大剧院一直是中国歌剧市场的“超级大户”。今年,大剧院引进和自制的歌剧演出剧目就有20个之多,共计演出88场。

除了歌剧外,当今的话剧市场,被小剧场模式占尽了风头。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了首都的戏剧舞台,标志着小剧场话剧的开端。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剧场戏剧的形式悄然渗透全国各地,并以其活泼的形式和亲民的内容迅速扛起了话剧票房的大旗。

小剧场话剧在形式上主要有“白领话剧”和“悬念剧”两种。除此之外,小剧场话剧其实几乎没有戏剧结构——搞笑的仅限于语言,剧情往往荒诞,这也是小剧场在内容上常年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诟病归诟病,小剧场还是凭它甩开所谓大剧场一大截的票房成绩挺直了其在市场上的腰杆。京沪小剧场话剧的红火状态,在全国位居前列,小剧场话剧上座率几乎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广州,2009年,中国话剧领军人物孟京辉导演首度率其“犀牛”打出“让戏剧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的旗号登陆羊城,其后接踵而至的《罗密欧与祝英台》、《杜拉拉》、《鹿鼎记》 、《华丽上班族之生存与生活》等国内热门大作,让广州话剧市场惊现前所未有的“票房一路高歌”,卖到连昔日门庭冷落的黄花岗剧院也能以“加座仍供不应求”来威风一把。

话剧变脸“投资项目”:赚了谁的钱?

话剧市场的繁荣吸引了诸多不懂艺术的投资商。早年,小剧场话剧还处于“实验阶段”,投资人往往是导演的朋友甚至导演本人,孟京辉就曾抵押房子去排戏。然而,如今的投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背景。其中有些是专注于话剧市场的专业文化投资公司。这些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对小剧场话剧相当熟悉,眼光准,甚至在看到剧本和编创演出班底时就可以估摸出剧目的盈利能力,对后续的营销手段也有一套。

另外一种投资者只是想通过成本相对较低的小剧场来试探一下演出市场,观察未来是否有进一步投资的价值。他们自己不懂行,只管把钱交给制作方,由制作方来运作经营。同是80后话剧人的傅若岩的《东游记》就是由天浩锐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其总公司是一家涉及地产、酒店、餐馆娱乐等多种领域的公司。

当然,市场中也不乏一见到市场红火就赶紧投钱、期待赚到快钱的投资者。他们往往对小剧场话剧的盈利能力有过高的期待,也容易在对小剧场话剧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被制作方忽悠。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投资,小剧场话剧因为规模小、演员少,往往成为投资商“试水”的首选。如果想赚快钱,投资小剧场话剧算不上是明智的选择。虽然市场红火,但是赚钱最多的未必是投资商,甚至可能成为冤大头。

稳赚不赔的,只有剧场。广州知名的民间话剧组织者杨先生透露,场租费几乎占据成本的40%。小剧场话剧的场租费通常在2万元左右一场,而千人座位的大剧场则从4万元至10万元不等。租借灯光、音响等设备又是开场前必须给剧场的一笔数千元至万元的开支。此外,工作人员加班、清扫等等也是一笔计入给剧场方的开销。

至于编导的工钱,是事后给甚至拖欠也不会影响正常演出的。当票房不佳的时候,就等于一个剧组给一家剧场打工了。话剧通常演出一轮是不会赚的——看的人还不够多嘛。所以,越是亏,越是要想办法演第二、第三轮。当然,势头好,更是继续演下去。于是,剧场无论如何都赚了。势头好的话剧第一轮赚5万元已经不错了,也就是两场场租费。

话剧商业路:并不是条条通罗马

中国话剧作为一个艺术上的“舶来品”,2007年刚刚过完百岁生日。面对国外成熟的剧场运作模式,对其经验的借鉴,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做完的功绩。实际上,文化土壤不同,我们本土的话剧产业又怎能以“照搬”的形式“加速”的发条去创造一个“速成”的文化模式?在商业的大潮下,话剧市场想要有一个健康的成长模式,把蛋糕做大之后更要学会享用。

电子商业大潮下,团购网站对商家而言,是一个扩展客户、吸引更多关注的平台,对于演出商来说,团购是一个快速处理剩余演出票最好的方法,广州第一个进行团购的戏剧类演出,是在广州大剧院演出的台湾音乐剧《向左走向右走》,通过团购,这场演出一口气多销售了上千张票。但是从目前的戏剧演出团购看来,商家无一不是演出前一周左右开始组织团购,有非常明显的处理剩票和回收成本的迹象,与团购网站的良性营销模式也是背道而驰,这很容易让整个市场进入恶性循环,因为所有观众都在揣着钞票等待着演出前团购的那一天。

除此之外,“话剧连锁”行业也在部分城市悄然兴起,现年37岁的关皓月与朋友一起投资,创办了戏逍堂话剧坊,一个纯粹的民营小剧场话剧工作室。早在今年6月,戏逍堂就启动了在全国9个城市开“戏剧连锁店”的计划。除北京之外,他们选择的是上海、西安、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其中,票房反响不错的上海,已经演了30场,关皓月透露,希望在北京再开6个剧场,照着这个发展思路,上海也再开3个剧场,争取2年之内,有20个以上戏逍堂的剧场,在全国各地演戏。

“话剧连锁”走的是品牌效应,然而部分已经立起品牌的话剧院开始做起了素质培训教育,广州十三号话剧团在在2009年就尝试办戏剧培训,目前做的是少儿培训和成人培训两部分,虽谓之戏剧培训,其实和国外的素质培训没什么两样,因为学员不仅仅是戏剧发烧友,就连自闭而不善言辞的孩子,苦于言传身教的老师,工作压力大的小老板也都陆续走进了戏剧培训的课堂。“戏剧本身就带着虚拟的成分,其中学员可以无顾忌地宣泄和释放。”剧院戏剧培训部主任朱闵说。

商业春雨沐过话剧之地,更多的新鲜种子在逐渐萌芽,戏剧门户网站的开通,第三职业戏剧俱乐部的建立,以话剧品牌开设的设计、餐饮副业等等,无数话剧人在躬行着所谓先锋话剧的实践精神。如何学会让商业更多地进入艺术,并且把生意与艺术适当地分开与结合,这是艺术的市场课题,也是市场的艺术课题。

上一篇:可能最赚钱的在线教育TOP10 下一篇:独自旅行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