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03 03:25:00

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表明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只有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才能保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才能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保证高水平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生活方式 在校大学生 身心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 生命质量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表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构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发达国家75%的成年人处于患一种以上非传染病的危险之中。而发展中国家既有传染病的威胁,又有“人为疾病”即非传染病的蔓延,这是源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主要是由于食物太咸、脂肪过多、缺乏锻炼和污染的空气引起。 为此,我们从影响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生活方式入手,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湖北省孝感学院大一——大四的在校大学生。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数据统计法(Excel)、

3、调查结果与分析总结

(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4%和56%,基本保持平稳。并且文科、理工科、艺术类及体育类同学都有涉及,能充分全面的反映综合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

3.1在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主要从①睡眠状况、②不良嗜好、③依赖手机、④个人卫生习惯等生活细节问题入手进行调查。

3.1.1 睡眠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经调查显示:善于休息的同学只占总体的47%。每天睡眠时间能保证在8——10小时的只有52.6%,但每星期个人用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人也有8.2%。

3.1.2 在调查大学生②不良嗜好时我们发现有18.7%的同学有跷二郎腿的习惯,有6.7%的人经常伏案睡觉;并且有有少部分同学表示有赌博的行为。还存在诸如强忍小便、眯眼睛看东西、睡前不洗脸漱口等种种不良嗜好如果不注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问题,很容易就使机体处于一种病态状态。 3.1.3 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颞骨肿瘤的发病率比不经常用手机的人高了2.5倍,并且连接大脑和耳朵的听觉神经肿瘤的发病率为3倍以上。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35.1%的同学有手机依赖症③,他们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不然就没有安全感。

3.1.4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④是保证机体健康水平的最基本因素,在校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但其中也有16.4%的同学还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其中男生占较大比例,通常只会在想起来或经人提醒之后才会洗,甚至干脆不洗;只有不超过七成的同学会坚持每天刷两次牙。

3.2个人饮食习惯

主要从①三餐饮食原则、②食盐量、③吸烟、④酗酒四个因子进行调查分析。

3.2.1统计结果表明,有70%以上的同学会遵循“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饮食原则。其中女生占这些同学中的四分之三。有近半数的同学可以作到部分科学的搭配食物,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其他少部分同学则无所谓,随心所欲。更有的为了减肥而刻意节食;还有的则暴饮暴食。这些不科学的饮食方法最终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从而产生各种肠胃疾病。

3.2.2 经现代医学证明,吃太咸的食物,钠会在人体内滞留,容易形成或加重高血压和心脏病。但只有1/5的同学在平时的饮食中会限制食用过多的盐。

3.2.3 吸烟③、酗酒④是健康人士们长谈的话题,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有多数同学表示能让自己远离烟草(81.1%)和酒精(72.6%)这两大危害生命的隐形杀手。但也不乏有少数人为了排遣心中郁闷或是空虚无聊时借香烟和酒精来麻痹自己。

3.3 体育锻炼

3.3.1近半数的同学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终极价值。

3.3.2 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事故,但调查显示只有21.6%的同学能尽快地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有1/3的同学束手无策,最终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另外,通过对在校体育人口的调查发现跑步、散步和球类是大众较喜欢并经常从事的体育活动。除此之外,健美操、散打和跆拳道也开始受到在校大学生的青睐。

4、结论

4.1 ①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生活较规律,但睡眠时间总体不足,生活细节问题关注程度不够。②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钠饮食、吸烟酗酒和三餐饮食不规律等。③精神状态不振,不能保持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应变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变化。④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运动量不足。不能较正确地处理运动损伤。

4.2 调查结果总体显示,接受过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或健康讲座的群体无论在日常行为表现、饮食习惯、精神状态还是体育锻炼和健康观念方面都要比没有上过专业课程的群体更优秀。这充分说明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促进有积极的作用!

5、建议

在大学校园内应该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只有健康的观念才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5.1 首先在校大学生自身应做到①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着手改变,消除各种有损自身健康的行为。②科学的饮食,

做到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热能比,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③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它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情绪。这是促进个人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④在自身生活方式正确的前提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周遭其他人的不良习惯。

5.2. 其次学校应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系统,尽可能的满足在校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减小学生通过黄色网站和书刊去了解不规范的“健康知识”。使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

在校大学生个人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地去学习健康知识,用系统发展的观点把握健康概念,明确自己的健康观,确立自己的健康目标。从而提高自己未来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叶坪,大学生健康教育[M] 华中科技出版社 2005.6

[2]社会生活方式与健康 [EB/OL] http://.cn 2005.10

[3]王晨辉 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J]

今日早读》2005.2.8

上一篇:抗生素药学机理及联合使用方案研究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