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及实施

时间:2022-09-03 01:51:21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及实施

摘 要: 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具体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实施,最终实现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培养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获得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能力培养 实施

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在近几年来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物理卷的命题逐年增了基础知识与科技相结合,物理模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解决过程与科学思维方法相结合的试题,所考查的能力,除继续保留了重点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大能力外,还增加了对阅读和信息转换能力、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等等。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兴趣不浓,建模能力差。遇到生活或科技方面的问题不能建立模型,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情境创设有困难。

2.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不够,常常出现死记概念,乱套公式的现象,导致学生有“听得懂课,却做不出题”的困惑。

3.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弱。不会读题,更不会审题,甚至会在读完题后不知所云。常常需要在老师的再三提示下,才能找到解题思路。

4.发散思维薄弱。只能墨守成规地解决比较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的习题,如遇到拓展性或创新性实验试题,准确率大打折扣,遇到实验中发散性问题就更难应付。

5.不善于灵活运用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如模型法、等效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极端分析法等。这样很难做到对物理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达到从“懂”到“会用”。

6.意志品质薄弱,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处理成套的作业题时,常常有选择性地做题,遇到较困难的物理问题时,不能也不愿独立思考去克服困难。计算题部分直接舍弃的现象比较严重,等待老师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过强。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实施

目前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设置更加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的探究过程和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载体,通过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最终实现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培养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获得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应该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的长期任务,应坚持不懈,多项能力培养相互融合。针对新课程改革课程的设置特点,我们可以有侧重、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1.过渡阶段: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创设能力为主,其他能力培养做辅助。

初中与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困难是让很多学生束手无策的主要原因。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而且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具备创设物理情境和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实施方案:为了让学生顺利从形象过渡到抽象,从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计算的高中物理学习生活,在刚刚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认知、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还应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视频、课件、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把枯燥的定量学习用刚刚上高中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逐步培养物理思维,再现物理情境,构建物理模型,同时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牢记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基础知识,应用物理知识限时完成课堂作业,以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发展阶段:自学能力与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高一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物理的学习,已经可以顺利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了,已经清楚了学习中应该把握基础知识,并有意识地进行习题训练。很多学生也进入了另一段艰难的学习历程,他们很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担心,总希望可以更进一步,却无从下手,选择了大量学习辅助资料,做了很多题,收益却不大。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指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进一步说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是获取能力的主要途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性评价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相辅相成,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增强学生信心,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实施方案:为了实现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稳步发展,教师应在按照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下,吃透教材,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及生活和科技中相关问题为载体,倡导自主学习,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自主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渗透,以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灵活把握每一个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恰当时机,精心安排,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认知冲突中领悟物理知识,以实现学习兴趣和成就感的双重提升,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3.飞跃阶段:抽象思维与空间模型的建立与强化。

力学和电学是高考中的重点部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中的电磁学的学习,对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和抽象思维方式的要求更高了。完成这一“质”的飞跃,才能更好地进行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才能把力学与电磁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加以利用,突破高中学习中的一个个重点和难点,真正形成系统的物理思维体系。

实施方案:多媒体教学具有多视点、可变时空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能够充分表现宏观、微观、瞬间和漫长的过程与事物,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有利于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观察、认识、理解和思考。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展示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定律。如讲解高二物理《电磁振荡》一节,该课的教学重点是讲清LC振荡回路中,电流(i)、磁场(B)、电量(q)、电场(E)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抽象的电场、磁场、电量、电流之间随时间变化关系,可通过课件展示这一振荡过程,用箭头表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用“+、-”的多少表示电量的多少,先展示动态过程,后展示点动过程,从而使抽象的过程直观化,使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巩固阶段:纵观全题,细化知识,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已经不仅仅是靠公式解题,而是靠思维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细化,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分析出已知条件,相关公式,未知条件间的各种错综关系,这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很多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应用公式,更多的是可以运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结合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开放的发散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使用数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是发散思维流畅性的保证。教师在平时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增加学生的记忆量,并使学生在需要时,能使知识保持、重现、再认。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引导性提问,鼓励一题多解,提高思维变通度。鼓励质疑问难,指导灵感引发,培养猜想能力,提升思维独特度。

5.完善阶段:查漏补缺,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等特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整理知识体系。高三物理教学,是对高中阶段知识的全面总结,知识容量大,问题过程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思维方法较多。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面对较复杂的问题或较新颖的问题时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能把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上,体现出其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中包括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的迁移;物理模型创建的迁移;物理思维模式的迁移;注重知识组合的迁移;注重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迁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奏效的,它应该时刻伴随着我们的高三物理教学。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思维、理解、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实施方案: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将知识以此为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个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打破原教材中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各级难度的习题一起训练,让学生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教师应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工夫,并指导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

[2]乔际平,刘甲珉.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郭淑玲.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EB/OL].http://www.省略/bbs/web/article/show.asp?id=4240,2007-3-20/2008-06-03.

[4][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教育过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8.

上一篇:化学实验课与教学管理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如何有效实施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