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4 02:51:56

浅谈高中物理能力培养

【摘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这些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中物理是在初中课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同时对学习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在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人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61-02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1]。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及新教材的全面推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单纯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师一项首要任务[2]。因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所必需的高级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应着眼于挖掘其中蕴含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适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模式,使之发挥智慧的最大潜能。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时刻对待物理问题处于探究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进行探究的机会,优化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优化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灵魂和前提。优化情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习惯,将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探究由课堂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勇于改进课堂教学情境,学会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资源为物理教学服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认知上的疑问,正是这些思想上的困惑和认知上的疑问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高中物理教学中,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概括的过程。对物理教师来说,挖掘课堂上有效的探究元素,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体验、去揣摩、去发现,参与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过程,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才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藏的思想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提高认识,转变思路,积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材料,指明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去发现矛盾、揭露矛盾、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和形成学生正确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架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心智结构,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切知识、技能只有经过学生主体自身的认知结构的筛选和转换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便谈不上主体的发展。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3]。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4]。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不仅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而达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云杰.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新课程(中学版)2010,(7)

[2]沈志斌.预设认知冲突 激发思维活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0,8:7-9.

[3]许秋莲.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物理解题能力培养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1,(4)

[4]张玉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新一代(下半月) 2011,(8)

上一篇:针对北方方言负迁移的英语口语教学之探讨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