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时间:2022-09-02 11:03:55

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摘要]学者们多从自主创新和垄断优势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理论进行研究,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却比较少见。文章作者在分析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几点启示: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宜并行;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提;与发达国家不同,后发国家的自主创新多集中于过程技术创新;独资是自主创新企业的常用模式。

[关键词]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6-0084-04

国家公派留学――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

一、引 言

在短短的三十余年时间内,韩国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在这条从技术落后走向自主创新的飞跃之路上,韩国跨国公司可谓功不可没。1968年,南方株式会社投资300万元用于开发印尼的森林资源,由此拉开了韩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序幕[1]。20世纪70~90年代,韩国出现了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如三星、大宇、现代和乐喜金星等,这批跨国公司不断从欧美、日本等国引进或购买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R&D投入,发展自己的技术。

随着韩国跨国公司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发展,它们已经摆脱了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实现了自主R&D和自主创新。例如,1992年大宇汽车中断了同美国通用汽车的技术联系,开始独自设计开发产品。1995年开发成功了小型汽车LANOS。而且,在一些技术领域,韩国跨国公司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999年到2000年间达到了39.54%,并推动了韩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可见,韩国跨国公司为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极大地提升了韩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近邻韩国。早在1950年,韩国的人均GDP与我国当时的水平基本相当,其GDP总量仅仅是我国GDP总量的7%。到了2003年,韩国人均GDP已达到12,628美元,高出我国10倍多,以相当于我国4%的4,700万人口创造了相当于我国40%多的经济总量(刘静,2006)。对比之下,究其原因,缺乏自主创新无疑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06年2月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已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和分析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1.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

Kotabe把创新定义为由产品技术和过程技术的革新组成的诀窍,产品技术即根植于产品中的概念,过程技术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概念,是组合新原材料生产最终产品的必要技术[3]。Teece研究发现,美国企业长期以来比较重视产品技术创新,设计新产品,为新产品制定创新的营销战略;而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的企业则主要从事过程技术创新,专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R&D[4]。

Gemser和 Wijinberg认为,只有当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没有提出过同样或类似的观点时,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5]。自主创新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完成的技术创新,其中的关键技术由企业自身研制成功。除自主创新之外,还存在两种创新模式――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仿创新是企业通过学习、模仿创新领导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或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在引进和分析其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的基础上开展的进一步开发活动。而合作创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某项技术创新进行的合作R&D。

韩国学者Linsu・Kim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是逆向的关系,发达国家技术能力的发展过程是由成熟技术向前沿技术进化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发展一般经历了引进、吸收和提高的过程。Linsu・Kim提出了后发国家技术能力成长的一般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他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的[6]。2.与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相关的理论

S・Hymer在其著名的垄断优势理论中指出,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优势、工业组织优势、利用过剩管理资源的优势、获取廉价资本和投资多元化的优势、获得特殊原材料的优势等五个方面[7]。可见,垄断优势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

R・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成三个阶段,即:产品的“崭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Vernon认为,产品在“崭新”阶段的特异性使其具有垄断优势,并使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低;在产品的“成熟”阶段,伴随着技术的扩散和竞争者的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了比出口更有利的经营方式,企业就开始选择需求类型相似的海外地区投资设厂;而在“标准化”阶段,竞争就成了价格竞争,企业逐渐把生产或组装业务转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7]。所以,自主创新能保持和延长跨国公司的产品停留在“崭新”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时间,提高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Mansfield 和Romeo发现,跨国公司子公司采用的技术均为领先于东道国企业,但落后于母公司的技术。可见,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活动大多集中在母国[8]。

以前,学者们多从自主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理论却比较少见。本文将主要分析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总结其自主创新的特征,以期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韩国跨国公司已经从购买和模仿发达国家技术的阶段成功过渡到自主创新的阶段。它们自主R&D出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部分跨国公司甚至挤入了世界500强。

1.世界500强中的韩国跨国公司

韩国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国外子公司数也在迅速地增长。2006年美国《FORTUNE》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12家韩国跨国公司入围(如表1所示)。这些跨国公司的成长与其长期实施的自主创新战略息息相关。

2.韩国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

韩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集中在制造业、贸易、不动产及服务业和资源开发业等行业。从1968年到2003年的几个时间段的统计来看,韩国跨国公司对制造业的投资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如图1所示),而制造业也正是韩国跨国公司投入大量R&D资源的行业。

3.韩国跨国公司的R&D机构及区位分布

企业研究所和海外R&D中心是韩国跨国公司的主要R&D机构。企业研究所的R&D投入占到了韩国总投入的70%左右,一些大型企业研究所,如:三星、现代、金星等大型跨国公司的研究所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其R&D成果能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12]。

在投资区位分布方面,韩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区位比较集中。截至2002年,韩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中87.7%的项目和69.3%的金额分布在北美和亚洲[9]。一些韩国跨国公司还在欧洲设立了R&D中心。例如,三星电子移动终端电信事业部不仅在韩国设立了两家R&D机构,而且拥有6家海外R&D机构,它们分别位于中国、英国、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R&D人员总数达到1,437人。部分韩国跨国公司的R&D机构及区位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4.韩国跨国公司专利申请情况

据韩国知识产权局统计,2001年韩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为103,011件,其中韩国国内与国外的申请各为73,648件(占71.5%)和29,363件(占28.5%)。韩国跨国公司每年在韩国国内和国外都申请了大量专利以保护其知识产权。1999年,韩国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已经名列全球第5。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IT业200强之首的韩国三星集团,2002年获美国专利3,300件,位居获美专利第六位;在华获专利1,024件,其中98.8%是发明专利,居国外企业在华申请专利的前列。在韩国国内,跨国公司也通过申请专利的形式对最新研制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保护。韩国信息技术评估研究所的报告表明,韩国2005年网络电视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总计为319项,排名第一。其中,韩国大宇电子公司在该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到107项;韩国LG电子公司和三星电子公司分别申请了56项和41项专利。

四、韩国跨国公司自主创新的特征

1.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

韩国跨国公司最初走的是模仿创新的道路,它们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合资合作,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将其内部化为企业的一部分,融入到企业的自主R&D过程中,从而逐渐具备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毕竟有限,而且合作公司中外方采用的技术虽然领先于韩国企业,但却落后于合作公司母国的先进技术。韩国跨国公司意识到要达到并超越世界领先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韩国学者Kim对韩国企业从模仿创新迅速走向自主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现代汽车曾通过与福特签订组装协议、与国外供应商签订大量合同的方式来吸收国外技术。现代在掌握了这些外国技术后,对之进行了改进、完善和突破。这不仅培育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科研水平,也在企业内部根植了自主创新的文化。结果,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现代就具备了开发自有车型的能力[6]。可见,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之路是韩国跨国公司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之旅。

2.企业创办研究所,R&D机构多元化

为了促进自主创新,韩国除了创办大量国家公立研究所、大学研究所外,一些企业还创建了企业研究所,负责专业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1978年韩国仅有企业研究所48个,到1991年增加到1,000家,而到了2003年企业研究所的数量猛增至1万个左右[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韩国企业研究所增长极为迅速,这一方面也推动了韩国企业创新技术的增加。

韩国跨国公司的R&D机构一般包括本国的研究所和设立在发达国家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之间有明确的R&D分工,各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而且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合作。设置在发达国家的研究所主要利用科研人员的当地化来学习当地的先进技术,关注前沿技术的最新动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海外研究所,则主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特征,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和局部创新,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当地市场占有率。

3.坚持“人才第一”理念,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第一”是大部分韩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韩国企业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独资兴办了企业院校,甚至研究院,以便保质保量地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一些韩国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三星集团每年用于培训人才的经费就高达6,000多万美元,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西欧等大中企业的两倍之多[2]。韩国大企业还经常从实习生中挑选和培养未来员工,这种方式可简化新员工的培训环节,缩短新员工融入企业所花费的时间;而且,在实习阶段,企业有充分的时间来判断实习生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降低可能发生的招聘失误。韩国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也逐步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战略,它们一方面聘用当地的R&D人才,另一方面招聘具有韩国留学经历的东道国留学生。韩国跨国公司的人才战略从侧面反映了韩国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必然性。

五、结论及启示

当然,韩国跨国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申请破产;而且,韩国跨国公司一般经营的范围极为广泛,有过份多元化之嫌。但是,从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中,我们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与发达国家不同,后发国家的自主创新多集中于过程技术创新

纵观韩国跨国公司的自主创新,不难发现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制造业,而制造业正是韩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韩国跨国公司主要专注于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是组合原材料生产最终产品过程中的技术创新。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后发国家的企业主要从事过程技术创新,它们重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R&D。这与发达国家的自主创新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主要关注产品技术创新。如美国企业一般比较重视新产品设计和产品技术创新。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2.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宜并行

虽然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新方式,但从韩国跨国公司所经历的创新之路来看,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宜同时进行。企业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能近距离地接触合作方,学习合作方的现有技术,了解合作方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研发的动向,甚至觉察到合作方在技术上存在的弊端。而模仿创新则强调模仿标杆企业的技术,并对之进行适度地改进和完善。合作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能增强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加快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的速度,弥补企业与本行业世界技术水平的差距,填补企业所不具备的技术空白,使企业在尽快掌握行业内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3.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提

自主创新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的技术创新。Gemser和Wijinberg在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中表明,只有当行业中其他企业没有提出过相同或类似的观点时,一项创新才能被称为自主创新[5]。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有效地掌握本领域内迄今为止所研制出的技术,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已经被前人研制出的技术上。另一方面,也只有借助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学习了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后,企业才有可能提出其他企业从未提出过的观点,开发出全新的技术。

4.独资是自主创新企业的常用模式

当一个企业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说明它已经掌握了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具有成为本行业技术领袖的潜质。这样的企业特别是海外R&D组织常用的模式是独资。独资可以防止企业技术的外溢,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保证自主创新为企业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弥补前期投入的大量R&D资金和管理成本。韩国一些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所创建的海外子公司大部分采用的是独资形式。例如,在北京现代顺义厂区周边,现代汽车就有两家独资公司,分别是现代摩比斯(Mobis)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现代海斯克(Hysco)钢材有限公司,前者负责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后者则主要向北京现代提供车用钢板。

[参考文献]

[1]赵春明,刘振林.韩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几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当代亚太,1996,(3):34-36.

[2]刘静.韩国发展科技经济的经验[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6,(7):31-37.

[3]Kotabe.M..Corporate Product Policy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of European and Japanese Multinational: An Empiric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4):54.

[4]Teece.D.J..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Risk Reduction [J].Journal of the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987,(1):3.

[5]Gemser.G..,Wijnberg.N.M...Effect of Reputational Sanctions on the Competitive Imitation of Design Innovations [J].Organization Studies,2001,(4):22.

[6]Kim.L..Imitation to Innovation: 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谭力文,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7―99.

[8]Mansfield.E.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Science,1988,(4):241.

[9]陈龙山.韩国经济发展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175.

The Feature and Revelation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outh Korea'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Zhou Wei1,2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university of Paris 11, Paris 92260, France)

Abstract: 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it from the angl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r the monopoly advantag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ut the theor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analyzed with two former angles is seldom. Based on the feature and reality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outh Korea'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we can obtain several revelations. It is good to conne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ith simulated innovation. Moreov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r simulated innovation is the premis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ther than developed countr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tep-developing country focus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urse. the usual corporation model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investment by oneself.

Key words:South Korea;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上一篇:公司融资结构与委托机制设计研究 下一篇: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