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路上 我们―直在努力

时间:2022-09-02 05:33:30

科普路上 我们―直在努力

编者按

不久前,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郑静晨院士担任主编、武警总医院专家团队编著、国内最大规模的彩色科普图书《人生必须知道的健康知识科普系列丛书》,获得科技部和科普作协“中国优秀科普作品”和“科普图书金奖”。郑静晨院士获“荣誉作者”称号,并受邀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以下是郑静晨院士的讲话。

北国腊月,冬日暖阳,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座谈会。科学普及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成长为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中央级科普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在中国科协的有力领导和具体指导下,为推动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技的普及推广,加强科普人才的梯队建设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向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贵社长期以来和我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非常感谢出版社授予我“荣誉作者”的称号。

回想起来,我和科普结缘已久。在我的年少时代,知识获取途径非常有限,我们家曾经订阅了《知识就是力量》这本期刊。我至今依然对自己在读完期刊之后,期盼下一期的迫切心情记忆犹新。正是这样的求知探寻让我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奥秘。今天看来,科普启蒙了我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思想的意识。后来从职军人、院长、院士的经历让我对科普有了更深刻的感触。我曾经率队在重大地震灾害现场,看到民众不会自救互救方法,而部分在场专家也不懂应急救援技术,渴望生存的生命就这样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我还曾经看到有些医学道理简单几句就能说清楚,但是由于医患之间信息分布不对称,造成了病人对疾病猜疑、对医生不信任等不良后果,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更成为医疗纠纷的主要诱因。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科普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这个泱泱人口大国,生命和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诉求。无论是普通大众、住院患者还是专业医生,他们都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分享健康知识、提高基础科学素养,需要一种声音来传递大众最想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和医生最想告知大众的健康知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主动担当、回馈社会。为此,我们与科学普及出版社等单位合作,在科普之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编著系列科普图书,全面覆盖医学知识。2011年,武警总医院专家团队开始义务编著国内最大规模的彩色科普图书《人生必须知道的健康知识科普系列丛书》。按照医学分类,涵盖医学救援、防灾避险、内、外、妇、儿等12类别,50个分册,全面系统引导大众树立对健康、医学和生命的正确科学认知。这套图书也荣获科技部和科普作协“中国优秀科普作品”和“科普图书金奖”。二是出版保健杂志报纸,全时传播健康理念。我院主办的以“养身、养心、养性、养眼、养神和养情”六养为主题的《养生大世界》杂志,获评“中国最美期刊”。除此之外,还承办了医学参考报《救援医学频道》、《医学科普频道》,成立了以钟南山、樊代明等十余名院士组成的院士顾问团,进一步提高了科普期刊的质量。三是结合大型公益活动,全力推进知识扶贫。我院率先发起并连续十年开展“扶贫救心”系列公益活动,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今年又实施了“包虫病救治”等地方病救助活动,配合“治病救人”率先推出了“知识扶贫”计划,将科普图书杂志、宣传画册免费赠阅,指导帮建救助地区,有效地促进了帮扶关口前移,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俞正声主席就“藏区医疗精准扶贫工作”专门表扬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亲笔批示“向武警总医院学习”。

在科普的路上,我们奉献着、分享着、收获着,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也面对着许多的挑战。首先,能力建设亟待加强,表现为愿意做科普的不会写科普,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其次,评价体系亟待改变,科普创作不算学术贡献,科普成本缺少经费来源。最后,跨界合作机制亟待规范,自媒体、电子书全面来袭,纸媒未来“何处安放”。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之路,长路漫漫但润物无声,充满艰辛却意义深远。60载岁月,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已是夕阳西下,但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却刚是旭日东升。我愿与科学普及出版社同仁携手一道,为开创我们共同热爱的科普事业新局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上一篇:“一文多写”真好 下一篇:VR有风险,投资需慎入看科技巨鳄们何玩转风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