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NASA一样做科普

时间:2022-08-28 06:20:04

像NASA一样做科普

在北京隔着雾霾仰望星空太不科学,NASA最近就给了你一个真正“接触”浩瀚星际的机会。只要在10月31日之前登录其官网(mars. nasa.gov/participate/send-your-name/ orion-first-flight/),将自己的姓名填上去,它就可以被存储在一颗芯片当中,随12月4日首飞的“猎户座”飞船一起升空。这艘新型飞船上虽然没有人,但是将会有至少 65万人的名字与它作伴。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NASA比同样有名的FBI、CIA都更加活泼,以及有远见。这次活动已经吸引了全球超过10万人报名,而此前他们与世界其他知名公司和组织的合作也都相当抢眼。

机器人手机合二为一

在网罗全球网友并将其名字送上太空的同时,NASA也在和Google展开合作,准备将自己的机器人Spheres和后者的Google Tango手机“合二为一”,让这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先行者。

Google Tango计划在今年2月份启动,它允许智能手机获得与人类相同的视角,去感知周围的空间和景深。过去7年里,一家名为Movidius的初创公司一直都在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开发。他们的CEO雷米・埃尔-欧赞在接受科技网站Verge采访时表示,“这项技术通过研发处理的芯片与多家合作伙伴联手,让智能手机通过内置摄像头和传感器,赋予它们与计算机同等级别的视觉和追踪功能,而这些功能过去往往应用于更加大型的设备上。”

为了能够给出更直观的解释,埃尔-欧赞称这种技术与NASA的探测车十年前采用的火星表面绘图技术没什么不同。不一样的是,探测车是重达400磅的“庞然大物”,而Tango手机则是“微缩版”的,可以被用户一手掌握。

在这位CEO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只是拿NASA举个例子,希望科技爱好者和消费者能够获得更明确的感受。可就在两个月后,他们的手机就真的出现在后者的研发中心。NASA Ames 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特里・冯(音译)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合作或者是升级,我们定制了这个最先进的商业技术来帮助我们解决一系列问题。这包括在太空中机器人是如何帮助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人类将如何使用机器人来探索未知世界等问题。”

Spheres虽然号称机器人,但顾名思义,它们是一些颜色鲜艳、排球大小的球体。当它们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周围的时候,会利用超声波、红外线以及Google Tango智能手机的“视觉”和传感系统,构建出一个方便太空作业的空间环境。

不过,虽然这种技术听上去极其高大上,可当你看到特里和他的实验室伙伴所演示的视频后一定会有点小失望―Google Tango手机几乎是“粘”在排球般的Spheres上。当它们在失重环境下进行测试的时候,就像是一只刚从某个外太空迷失过来的“大眼怪”。

“大眼怪”不是第一部可以前往太空的智能手机,今年4月由智能手机Nexus S改造而来的PhoneSat就搭载着SpaceX飞行器上过天。对于NASA来说,和智能手机服务商合作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对方可以借助他们的名气,他们则可以省下一大笔硬件和测试费用。

建太空穿梭巴士

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NASA的好搭档,它是一家由PayPal早期投资人易隆・马斯克所建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开发过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同时,该公司的Dragon系列航天器在2008年就从NASA那里赚了一单从2万到10亿美元的大单(具体数额取决于任务执行情况)。

根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今年9月中旬NASA和SpaceX这位老伙计以及波音公司达成协议,未来三方将合理建造“太空巴士”,供宇航员往返于地面和国际空间站。如果有可能,这些巴士还将承担商业功能―如果你足够有钱,就可以成为乘客,享受到从太空俯瞰地球的绝佳美景。当然,也有失重带来的不适感。

这一合作将让NASA摆脱对俄罗斯运载火箭的的依赖,因为在几年前决定让所有航天飞机退役之后,俄罗斯方面就成为美国宇航员往返的唯一途径。虽然秉承着国际合作的精神,俄罗斯的飞船也不是白用的。据称每个座椅要支付7100万美元,这还要看双方的国家关系是缓和还是紧张。

“我们的美国工业界合作伙伴已经证明,他们可以安全、可靠地将货物送到空间站。现在,我们正与他们合作,让我们的宇航员也能抵达空间站。”NASA主管查理・博尔登表示,“我们距离使用美国的太空飞行器从美国土地上将宇航员运至太空又近了一步,我们将于2017年停止对俄罗斯的依赖。将低轨道运输工作交给民营市场,将使NASA可以专注于更远大的使命,例如将人类送上火星。”

根据Techcrunch给出的数字,SpaceX从NASA那里获得26亿美元的合同,而波音的合同价值则高达42亿美元。从今年9月开始,NASA将至少派出一名宇航员参加上述两家公司的载人试飞,后者将承担2到6次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任务。

其实,NASA和波音的合作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飞行领域进行了合作。2007年他们联合开发的实验性无人机试飞成功,翼展达21英尺的X-48B遥控喷气飞机能够爬升至1万英尺的高度。其发动机被独辟蹊径安装在背部,飞行时舱内会更加安静,传到地面的噪音也更低。3年后他们又联手推出了“N+2”技术,希望在2025年研发出更安静、更环保、更低油耗的民营客机和货机。

上一篇:霍金为摇滚乐献声 下一篇:妙用标点增神韵